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昆明飲食文化特點有哪些

昆明飲食文化特點有哪些

摘要:昆明真可以稱之為中國的美食之鄉,這裏的吃食不僅具有特色而且十分美味,讓人不能忘懷。來到這裏的遊客對這裏的沒事都是大加贊美,為這裏美食的色香味所傾倒。各種民族風味小吃在制作方面別具壹格,或烤或腌或凍制作的食物美味是不得不讓人贊美的!昆明人制作美食用的器具也是我們少見的,或用石板或用香竹或用羊皮,制作的食物著實風味獨特。那麽昆明還有哪些飲食文化特色呢?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壹下昆明的飲食文化特點吧!壹、昆明飲食文化

1、概況

昆明真可以稱之為中國的美食之鄉,這裏的吃食不僅具有特色而且十分美味,讓人不能忘懷。各種民族風味小吃在制作方面別具壹格,或烤或腌或凍制作的食物美味是不得不讓人贊美的!昆明人制作美食用的器具也是我們少見的,或用石板或用香竹或用羊皮,制作的食物著實風味獨特。昆明的山珍是最讓人羨慕的,在全國都有著重要的地位,大多對方用的菌類都是來自昆明,由於是野生的完全沒有危害而且有益於身體,是大多數人的所愛。昆明人吃菜也是有點辣的,並且口味比較重,不過美味是抵擋不住的,絕對滿足妳對美食的追求。

2、昆明整體飲食文化概述

昆明漢族的傳統飲食滇味飲食。滇味是雲南漢族的飲食風味,它由雲南滇東北、滇西和滇南三個地區的飲食風味匯集而成,而此三地區的食品風味分別代表了雲、貴、川交界壹帶漢族,滇西彜、回、白族、納西等少數民族以及滇南漢族的飲食風味。

滇味飲食雖與川味飲食相近,但已自成風格。它是以漢菜為主,兼容雲南主要少數民族飲食的壹種風味。滇菜以昆明地區為中心,匯集了全省三個主要地區(滇東北、滇西和滇西南、滇南)的風味名菜以及許多民族烹飪技術的精華,依靠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取用豐富繁多的烹飪原料和獨具特色的調料,創造了無數美味佳肴,使滇菜具有用料廣泛、鮮美時新、品種多變的獨特風格。

滇菜的代表主要有“宣威火腿”、“過橋米線”、“三七汽鍋雞”、“宜良烤鴨”、竹蓀、雞縱菜肴等。滇味的特點是鮮香滋嫩、酸甜適度、辣麻適中、講究原汁原味。

聞名中外的雲腿,也就是宣威火腿,自來與金華火腿齊名,出自滇東北的高寒山區。上好的雲腿剖開後香味撲鼻、色澤鮮艷,瘦肉呈鮮紅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頭略現桃紅,似血氣尚在滋潤,食之則甘美異常。

雲腿之所以有這樣的美味,因其在制作方法上特別講究,有“割秘”、“腌秘”、“藏秘”、“食秘”四大訣竅。壹年之腿乃發清香,二、三年後,其味轉甜,上四、五年的老腿,生熟皆可食用。壹般蒸、煮、炒食均可。1923年在廣州食品比賽會上,孫中山先生品嘗後,對其色鮮肉嫩、味香回甜、食而不膩、備加贊賞,留下了“飲和食德”的題詞。

從此宣威火腿名聲大振,雲南“德和罐頭廠”的雲腿食品遠銷東南亞及歐美各地。雲腿在滇菜的制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許多菜肴、清湯只要稍加幾片雲腿配之,即鮮味大增,“雲腿扣猴頭”、“雲腿幹貝扣石蹦(壹種田蛙)”、“雲腿玉樹雞”、“雲腿龍須菜”、“雲腿穿雞翅”、“雲腿玉蘭片”、“雞樅雲腿湯”即如是。

又如滇菜中的壹個名菜“火夾乳餅”,就是用乳餅夾雲腿蒸制而成,是宴席上不可少的菜肴。昆明的什錦火鍋中,雲腿也是必備之物。滇南自明代以來經濟文化發展較快,是雲南漢菜重要的發源地之壹。最具特色的滇味名食過橋米線、汽鍋雞都出自此地。

二、昆明的特色美食

1、過橋米線

米線即米粉條,這是選用優質大米,經發酵、磨漿、濾條、蒸粉、壓榨等工序制成的線狀食品。米線是雲南百姓喜愛的食品之壹。過去,大年初壹,家家必食米線,借長長的米線,祝願幸福長久。三月初三,昆明人相邀去西山遊玩時,也常吃涼拌的米線,當地諺曰;“三月三.耍西山,吃涼米線。”

米線品種甚多,吃法多樣,既可熱吃,也可涼吃,可葷可素,豐儉由人。不過,外地遊客最好是到羊市口“雲南過橋米線館”壹類的米線館去品嘗正宗的過橋米線最為愜意。

吃過橋米線時,要用大湯碗盛來熱湯。這是用肥雞和豬筒子骨熬成的,清沏透亮,湯面覆蓋著壹層黃黃的雞油,看似不冒壹絲熱氣,實則滾燙保熱。食客先將雞胸脯肉片、豬肉片、魚片、豬肝片、豬腰片等氽入湯碗,輕輕壹攪,不壹會便把肉片涮得又熱又嫩。接著,再夾入豌豆夾、韭菜、菠菜、玉蘭片壹類菜蔬。最後,放入米線,配以香油、胡椒、辣椒油、香菜末等雕料。於是,滿碗五顏六色,那雪白的米線,與紅色的豬肝片、豬腰片,碧綠的菠菜、豌豆夾,鵝黃的黃芽韭菜,相間交輝。吃起來,肉片鮮嫩,綠菜爽脆,米線軟滑,湯味濃美,十分可口。

關於過橋米線的由來,有入認為,這是夾米線入碗時,好像用米線在兩碗之間搭架壹橋而得名。但是,老百姓更相信壹個民間故事中所說的原由:

從前,蒙自壹位秀才為了應考,他把自己關在南湖中的小島上,日夜攻讀。妻子每天給他送飯,因路遠飯菜常常涼了,秀才便不愛吃。怎麽辦呢?壹天妻子燉了壹只肥母雞,她用土罐盛了雞湯,帶上秀才愛吃的米線和佐料,用竹籃裝了送去,當她端湯罐時,手被燙得縮了回來。原來,雞湯上飄浮著壹層厚厚的雞油,保持了溫度。於是,她把佐料放入湯內涮燙,再放入米線。秀才吃得熱乎乎的,味道也覺著格外鮮美。大加贊楊,因為妻子送飯必須經過壹橋.秀才便笑著對妻於說:“就把妳今兒做的美餐叫做過橋米線吧。”從此,過橋米線便在民間傳開了。

2、汽鍋雞

汽鍋雞,因用汽鍋蒸制而得名。昆明南部建水出產的紫陶汽鍋,采用當地的紅、黃、青、紫、白五色陶土制成,具有“色如紫銅,聲如罄鳴,光潔如鏡,永不褪色”的特點。制作時,藝人先將五色土泡水,攪漿,再過濾成綠紅色的陶泥。制成泥坯後,繪上山水、花卉等圖案,再雕刻和嵌上其它顏色的陶土,經過燒煉和用石器打磨,使之渾然壹體,圖案清晰。那些用久了的汽鍋,光可鑒人,儼然是古樸典雅的民間工藝品。

制作汽鍋雞時,先將雞塊入鍋,放上佐料後,擱進放了水的大砂鍋裏,封嚴鍋蓋。用旺火蒸煮約四小時。這時,蒸汽從汽鍋底部中間的壹根管道不斷地噴進裏面。既蒸熟了雞塊,又在鍋內凝成水珠,成為湯汁。從而,使汽鍋蒸出的雞塊肉爛骨離,湯鮮肉嫩,最能保持雞的原味和營養。

雲南盛產藥材,當地人在蒸制汽鍋雞時,還愛加上壹些中藥材。例如,產於高寒草甸山地的冬蟲夏草,冬為蟲,夏為草,富含蟲草酸、維生素、蛋白質等,可治療肺結核、肺氣虛、肺腎兩虛,對腎虛陽萎、腰酸背疼等癥亦有療效,因而與人參、鹿茸齊名。三七,醫學界認為它有治療冠心病、抗癌和提神補氣之效。天麻則對頭痛、頭暈、手足抽搐、痙攣和風濕痛有顯著療效。因此,人們在蒸制汽鍋雞時,常常對病下藥,分別放進適量的冬蟲夏草、三七、天麻等,以滋補強身,祛病延年。

3、雞菌

雞菌非雞,而是壹種美味的傘菌。雲南氣候溫和濕潤,每當春夏多雨時節,山野草地,各種菌類競相破土而出。其中,可供食用的菌類多達四十種,如以形命名的“牛肝”、“虎掌”、“刷把”,以色取名的“銅綠”、“青頭”、“紫沙包”,還有形容其變化之快的“見手青”,等等。

雞縱菌是雲南諸菌之冠。它那表面黑褐色或微黃色的傘蓋邊緣,呈輻射狀裂開,於是,古人說它“紛披如雞羽”,故而得名。雞血肉質肥厚,質細絲白,脆嫩爽口,富含蛋白質和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用它烹制的菜肴,不論煎炒、油炸,還是清蒸、做湯,皆清香鮮美。於是,到雲南旅行的人,無不以品嘗這壹美味山珍為樂事。

有人從《莊子》的“雞菌不知晦朔”裏,推測早在兩千多年前已開始食用雞縱菌了。明朝的高宗皇帝朱由校,最嗜雞縱了。只因雞縱嬌嫩易變質,采後過夜便香味大減。為此,正像唐明皇為使楊貴妃能吃到新鮮的南國佳果荔枝,而令沿途驛站快馬急遞那樣,他也每年由驛站用快馬急送雞縱菌到京城。不知是雞縱菌稀罕難得,還是高宗皇帝太偏愛此物,以至於連正宮娘娘張皇後也沒有分享這壹佳肴的福分。

在昆明市北郊的富民縣,老百姓采得雞縱菌後,恐其變質.常常用鹽膠制,或熬液為油。吃過橋米線時,倘若拌上些許輔雞縱或油雞縱,別有壹番風味。

4、昆明酸腌菜

“昆明酸腌菜,雲南人最愛”,這是廣為流行的雲南民諺之壹。

昆明酸腌菜是老百姓的家常腌菜,制法簡單易行。每年冬春季節,家家將俗稱“苦菜”的青菜洗凈,掛起晾幹。待青菜變蔫後,切段,撒上粗鹽,拌以辣椒、花椒、生姜、八角、小茴香和些許料酒--這些作料,既可抑菌、防腐,又增添了各種香味。然後,裝入陶罐,封嚴,腌制壹個月後便可食用了。

酸腌菜,或青碧,或土黃,味酸適口,開胃佐飯,既是平日壹道菜肴,又是常用的當家調味佳品,不論是涼拌、爆炒,還是熱煮、煨燒、蒸制,皆別有風味。

例如,吃涼拌米線時,如拌入剁碎的酸菜和香油、醬油、辣椒油及蔥花、香菜、姜汁、蒜水等,五味俱全,甚為可口。又如妙餌塊時,將酸腌菜及火腿、韭菜、姜末、蔥花等佐料,與餌塊下鍋爆炒,則又香又鮮。再如燒鯉魚時,把肥美的鮮鯉魚用油炸過,放過煽炒過的酸腌菜和辣椒、姜、蒜、料酒等調料,這道煨燒的鯉魚味鮮肉嫩,酸辣適口。

此外,用酸菜和姜片、泡辣椒熬制的酸辣湯,酸辣可口,既是在外時的醒酒之物,又有活血發汗、散風驅寒作用,民間常用它防止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