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者,評估價值也。在這個言論自由,各種層次的評價之詞被寬容地接納的時代裏,我們不由轉過頭去重新凝視評價,是該如控於地而已矣的學鳩作出最低層、純主觀的評的價,還是如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的大鵬於高處作評?
這是個標榜深刻的年代,但現實更清楚且真實地告訴我們,我們的言論及評價更大程度上依賴於主觀感受,甚至忘記給思考留些空間。這沒什麽值得羞愧或厭惡的,畢竟主觀感受與生理功能相捆綁,是我們在事物面前最原始、最直觀的態度。這種感受在言語載體前是抽象而失去重力的,故哪怕是壹種神聖感覺在體內激蕩甚至使妳脫去世俗縲紲,妳也只能用好來表達;哪怕是揪心的痛壹下又壹下紮傷著妳,妳也只能以壞表示厭惡。這種概括性、粗線條的評價人人都會,但也必不可少,像那片堅實的大地,不管對於決起而飛的學鳩還是之於扶搖而上的大鵬,都是起飛時的施力點。
因為追求價值,所必追尋高度。很多時候主觀性的評價是沒有份量、沒有價值的。我們知道卡夫卡是偉大的作家,但只有高水平的評論家才能剝開荒誕的外殼發現人與世界永恒的主題,發現卡夫卡因何偉大,我們知道米其林三星菜肴的美味,但只有頗有研究的美食家才能在享舌尖之愉外,從選材到工藝壹壹評析,道出它為何美味從怎麽樣到為什麽的.躍遷,是需要專業的知識和深度的思考助力的。像是夫子之門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若沒有足以與之比肩的造詣修為,又何能精確、壹針見血地剖析評價,何能從搶榆枋的淺陋上升到九萬裏的高度?
不是說簡陋的意思表達應當禁止,也不是要求群體追求深刻,畢竟感受構成了我們生活極重要的壹部分,而深刻又何其難也。只是說,在評價時我們也需用學識和能力武裝自己,為了更好地評價。而至於那些在自己涉足範圍之外的事物,評價止於主觀感受的表達即可,不必泛泛而談,畢竟啟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對於評價,我們有決起而飛搶榆枋的自由,也該嘗試著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