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韶關“非遺遊”:非壹般的文化與美食之旅

韶關“非遺遊”:非壹般的文化與美食之旅

專題

韶關群山環繞,三江奔流,古道聞名。自有記載嶺南與內陸的交流遷徙起,便是嶺南匯通南北的捷徑之壹。獨特的地理位置與千年的文化積累,使這座城市及其周邊地域傳承了眾多的民間工藝與藝術精粹。

歲月流金,沈澱下來的百年手工技藝異彩綻放,凝結成壹個個國家、省級、市級的“非遺”項目。而在這些文化瑰寶的所在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無數令人震撼的美景。文:蔔瑜、梁傑靈、沈明禮

非遺尋珍·仁化

月姐歌

“月影遮鹽西,花好鹽西好,炮竹月天歸……”在石塘古村,壹首首獨具唐代宮廷韻味的月姐歌曲在農婦中傳唱。月姐歌相傳是唐代壹個叫月蓮的宮女把宮裏的壹些曲調傳授給婦女們演唱。婦女們自動組合在壹起邊賞月邊演唱宮女教的曲調,還自由地歌舞和玩 遊戲 ,自此成習,代代相傳。

堆花酒

“石塘堆花米酒”傳承於仁化縣石塘鎮,因石塘釀造出來的米酒倒在杯中會泛起壹顆顆酒花,串在壹起就像壹串珍珠鏈子,有些則可壘起成堆,因而得名。《韶關府誌》記載:“清酒隨處俱有。以粘米釀成,味清而香烈。冬酒蒸糯米為之。置廚屋間,經十年者,香甜異常,並能補血。”

周邊探奇

丹霞山:群峰如林、疏密相生;丹崖碧水、絕壑層巒;雲霧飄渺,晨鐘暮鼓;竹影婆裟、松濤陣陣。

石塘古村:古村屋蓋如雲,村巷縱橫曲折,是韶關市範圍內集古屋、古巷、古寨、古風、古韻於壹體, 歷史 文化底蘊至深厚、古建築群至大、保存至完好的壹個古村落。

老饕覓食

仁化地方菜肴小吃豐富多樣、別有風味,如清香微辣的石塘扣肉、外脆內嫩的石塘炸魚、香鮮可口的炸蠔豉、各式各樣的地方糖環、還有數百年 歷史 的油炸鍋點心:炸糍粑、炸芋頭、炸蕃薯片、炸南瓜片、炸肉丸肉片……

非遺尋珍·始興

龜蚌舞

明朝中期,始興縣頓崗鎮連年大旱,村民以龜、蚌、魚、蝦為道具,誠心祭祀河神,祈求河神保佑,盼望來年風調雨順。在漫長的生活中,祭祀演變成了人們慶祝美好的民俗。

宰相粉

傳說盛唐名相張九齡,從小便愛好學習,常常熬夜讀書。母親楊氏用山泉水浸泡透米後用石磨磨成又稀又嫩的粉漿,最後制成了聞名遐邇的宰相粉。

周邊探奇

滿堂客家大圍:從公元1833年起至1860年止的28年間,在重山環繞的粵北古郡始興,神奇地矗立起了壹座面積近2萬平方米,有大小房間***777間的龐大城堡——滿堂客家大圍,成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湖坪民俗文化村:是粵北地區第壹個集明清建築、民俗風情於壹體的大型文化遊覽區。東湖坪沒有湖,有的是大、古、奇的建築物和講不完的神奇故事。相傳東湖坪曾姓居民均是孔子的學生曾參的後裔。

老饕覓食

始興菜式隸屬於客家菜系,講究食材的優質,口感的清、鮮、脆、嫩,註重原汁原味,許多菜式都是從古流傳至今,可謂壹口吃下了的全是 歷史 。

非遺尋珍·南雄

珠璣巷人南遷傳說

珠璣巷,位於南雄市東北部梅關古道的珠璣鎮,史稱“枕楚跨粵,南北咽喉”。宋至元初的200多年時間裏,珠璣巷有153個姓氏的中原人陸續南遷,珠璣巷後裔現在遍布珠江三角洲、港澳以及海外地區,人數達數千萬之眾。

香火龍

香火龍流傳於南雄市百順鎮白竹片村,距今已有300多年的 歷史 。從此,每年都舞香火龍,世代相傳。

周邊探奇

梅關古道是“中國四大賞梅地”之壹。

香草世界森林公園:逃離市區喧囂,投入到南雄香草世界森林公園,搭壹頂帳篷、或入住木屋別墅,壹起看星星、看日出、唱老歌、說故事……感受久違的回歸與愜意。

老饕覓食

南雄人喜歡吃辣,是不怕辣的主。梅嶺鵝王,就是南雄菜典型的代表。當滿滿當當、濃釅香撲的壹大盤鵝王端上來,農家土鵝那種特有的香味即在空氣中任性地“放肆”著,讓人涎水漾漾地就上來了。而酸筍鴨辣中帶鮮,鮮中帶香,香中帶酸。每壹下咀嚼,都盈滿了整個口腔和鼻腔,十分的霸道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