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關於_墨子的文言文

關於_墨子的文言文

1. 墨子的文言文有哪些

關於墨子的著作有《墨子》壹書。這本書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對墨子言行的記錄。 墨子

《墨子》分兩大部分:壹部分是記載墨子言行,闡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壹部分《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大取》、《小取》等6篇,壹般稱作墨辯或墨經,著重闡述墨家的認識論和邏輯思想,還包含許多自然科學的內容,反映了後期墨家的思想。在邏輯史上被稱為後期墨家邏輯或墨辯邏輯(古代世界三大邏輯體系之壹,另兩個為古希臘的邏輯體系和佛教中的因明學);其中還包含許多自然科學的內容,特別是天文學、幾何光學和靜力學。

2. 墨子的文言小故事

希望對妳有幫助

原文

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於齊,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願藉子殺之。”

公輸盤不說。

子墨子曰:“請獻千金。”

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公輸盤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見我於王?”

公輸盤曰:“諾。”

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於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

王曰:“必為有竊疾矣。”

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裏,宋之地方五百裏,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雲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宋所為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

於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問其故。

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

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僅供參考

墨守成規成語故事 問:“墨守成規”為何不用“沈默”的“默”而要要“墨水”的“墨”? 答:戰國時墨翟善於守城,後來便用“墨守成規”指因循守舊,不肯變通。“墨守”即“墨翟之守”,這裏的“墨”指墨翟,是人名。

3. 要墨子文言文小故事

原文:巫馬子謂子墨子曰:“子兼愛天下,未雲利也;我不愛天下,未雲賊也。

功皆未至,子何獨自是而非我哉?”子墨子曰:“今有燎者於此,壹人奉水,將灌之;壹人摻火,將益之。功皆未至,子何貴於二人?”巫馬子曰:“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摻火者之意。”

子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譯文:巫馬子對墨子說:“您博愛天下,談不上什麽好處;我不愛天下人,談不上什麽害處。

都沒有產生什麽效果,您怎麽能認為只有您對而我不對呢?”墨子說:“現在有壹處失火,壹個人端來水,要澆滅它;壹個人舉著火,要使它燒得更大。都還沒有產生後果,您更贊同二人中的哪壹個呢?”巫馬子說:“我贊同那個端水者的意願,而否定那個舉火人的意願。”

墨子先生說:“現在妳該明白了,我兼愛天下的主張是正確的,妳不愛天下的用意是錯誤的。”。

4. 《墨子》或《莊子》的文言文

原文

惠子相(xiàng)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雛(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鹓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lǐ)泉不飲。於是鴟(chī)得腐鼠,鹓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譯文

惠子相梁 惠子在梁國當宰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子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妳做宰相。”於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壹種鳥,它的名字叫鹓雛,妳知道它嗎?鹓雛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這時,壹只貓頭鷹拾到壹只腐臭的老鼠,鹓雛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它,發出‘嚇’的怒斥聲。現在妳想用妳的梁國來‘嚇’我?”

註釋

惠子:即惠施,戰國時宋國人,哲學家,莊子好友。 相:輔助君主的人,相當於後代的宰相。這裏用作動詞,做宰相的意思。 相梁:在梁國做國相。梁,戰國時期魏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後的別稱。 或:有的人。 國:國都。 鹓雛:古代傳說中像鳳凰壹類的鳥。 止:棲息。 練實:竹實,即竹子所結的子。 醴(lǐ)泉:甘美如醴(甘甜,甜美)的泉水。 於是:在這時。 鴟(chī):貓頭鷹。 嚇(hè):模仿鴟發怒的聲音。下文的“嚇”用作動詞。 夫(fú):可以不譯,也可以譯作那 那鹓鶵。

古今義

①非梧桐不止 止: 古義:棲息 今義:停止 ②於是鴟得腐鼠 於是:古義:在這時 今義:因果關系 比喻意義 鹓鶵比喻意:莊子,誌向高潔之士。 鴟比喻意:∶惠子,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 腐鼠比喻意:功名利祿。 說明莊子是壹個有遠大理想,不稀罕功名利祿的人。惠子是個醉心於功名利祿,見利忘義,沒主見的人。 鹓鶵的故事裏,鹓鶵比喻誌向高潔之士。鴟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莊子將自己比作鹓鶵,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誌趣,又極其辛辣地譏諷了惠子。莊子沒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講故事的方式來使惠子自己覺得愧疚,收到既尖銳痛快又余味不盡的效果。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 作品原文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註釋譯文

註釋

1濠.梁:濠水的橋上。濠,水名,在現在安徽鳳陽。 2.鯈(tiáo)魚:壹種淡水魚中的白色小魚,又名白鰷。 3. 是:這。 4.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來(子固非魚也)。 5. 全:完全,確定是。 6. 循其本:從最初的話題說起。循:從…說起。其,話題。本:最初。 7. 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妳說”汝安知魚樂“等等。汝安知魚樂:妳怎麽(哪裏)知道魚是快樂的呢。”雲者:如此如此。安,怎麽。

譯文

莊子和惠子壹道在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說:“鯈魚在河水中遊得多麽悠閑自得,這是魚兒的快樂呀。”惠子說:“妳不是魚,怎麽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說:“妳不是我,怎麽知道我不知道魚兒的快樂?”惠子說:“我不是妳,固然就不知道妳的想法;妳本來就不是魚,妳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妳說‘妳哪裏知道魚的快樂’等等,說明妳已經知道了我知道魚的快樂,而又問我,那麽我說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作品鑒賞

該文節選自《秋水》。 《秋水》是《莊子》中的又壹長篇,用篇首的兩個字作為篇名,中心是討論人應怎樣去認識外物。全篇由兩大部分組成。前壹部分寫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談話,壹問壹答壹氣呵成,構成本篇的主體。後壹部分分別寫了六個寓言故事,每個寓言故事自成壹體,各不關聯,跟前壹部分海神與河神的對話也沒有任何結構關系上的聯系,對全篇主題的表達幫助也不甚大,似有遊離之嫌。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輕松閑適,詩意盎然。壹力辯,壹巧辯;壹求真,壹尚美;壹拘泥,壹超然;讓人讀後會心壹笑而沈思良久。 惠子好辯,重分析。對於事物有壹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度,重在知識的探討;莊子智辯,重觀賞。對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度,將主觀的情意發揮到外物上而產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麽莊子則具有藝術家的風貌。

5. 在《莊子》《墨子》裏的文言文小故事

巫馬子謂子墨子曰:“子兼愛天下,未雲利也;我不愛天下,未雲賊也。功皆未至,子何獨自是而非我哉?”

子墨子曰:“今有燎者於此,壹人奉水,將灌之;壹人摻火,將益之。功皆未至,子何貴於二人?”

巫馬子曰:“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摻火者之意。”

子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

譯:巫馬子對墨子說:“您博愛天下,談不上什麽好處;我不愛天下人,談不上什麽害處。都沒有產生

什麽效果,您怎麽能認為只有您對而我不對呢?”

墨子說:“現在有壹處失火,壹個人端來水,要澆滅它;壹個人舉著火,要使它燒得更大。都還沒有產生

後果,您更贊同二人中的哪壹個呢?”

巫馬子說:“我贊同那個端水者的意願,而否定那個舉火人的意願。”

墨子先生說:“現在妳該明白了,我兼愛天下的主張是正確的,妳不愛天下的用意是錯誤的。”

6. 求《墨子》中簡短的文言文小故事+譯文+得到的啟發

原文 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

子墨子聞之,起於齊,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願藉子殺之。”

公輸盤不說。 子墨子曰:“請獻千金。”

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

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公輸盤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見我於王?” 公輸盤曰:“諾。” 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於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 王曰:“必為有竊疾矣。”

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裏,宋之地方五百裏,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雲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宋所為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

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 於是見公輸盤。

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問其故。 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

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雖殺臣,不能絕也。” 楚王曰:“善哉。

吾請無攻宋矣。” 譯文 公輸盤給楚國制造雲梯這種器械,制成後,將要用它去攻打宋國。

墨子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從齊國出發,走了十天十夜,到達郢都,去見公輸盤。 公輸盤說:“先生有什麽教導嗎?” 墨子說:“北方有欺侮我的人,希望憑借您殺掉他。”

公輸盤不高興了。 墨子說:“請允許我獻給妳千金。”

公輸盤說:“我是講道義的人,絕不能平白無故殺人。” 墨子站起來,拜了兩拜,說:“請讓我說幾句話。

我在北方聽說您造了雲梯,要去攻打宋國。宋國有什麽罪呢?楚國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眾,如今去犧牲自己缺少的民眾而爭奪自己並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說是聰明;宋國並沒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說是仁愛;懂得這個道理,卻不據理力爭,不能說是忠誠;爭論而達不到目的,不能說是強大;自己說講道義,殺少量人還懂得不合理,卻要去殺眾多的人,不能說是明白事理。”

公輸盤被說服了。 墨子說:“(既然)這樣,為什麽不停止呢?” 公輸盤說:“不行,我已經向楚王說過了。”

墨子說:“為什麽不向楚王引見我呢?” 公輸盤說:“好吧。” 墨子見了楚王,說:“現在這裏有個人,舍棄自己裝飾華美的車子,鄰居有破車就想去偷;舍棄自己華美的衣服,鄰居有粗布衣服就想去偷;舍棄好飯好菜,鄰居有粗劣飯菜就想去偷。

這是什麽樣的人呢?” 楚王說:“壹定是有偷竊毛病吧。” 墨子說:“楚國的土地方圓五千裏,宋國的土地方圓五百裏。

這就好像華麗的車子和破車子相比。楚國有雲夢這樣的大河,犀兕麋鹿到處都是,長江漢水裏的魚鱉黿鼉多得天下無比,宋國正如人們所說是連小兔小魚都沒有的地方。

這就好像好飯好菜和糟糠粗劣飯菜相比。楚國有松梓楩楠樟這樣的名貴木材,宋國卻連多余的木材都沒有。

這就好像華美的衣服和粗布衣服相比。我認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國,就和上面所說的行為壹樣。

" 楚王說:“好呀!雖然如此,公輸盤為我制造雲梯,我壹定要攻打宋國。” 於是,召見公輸盤。

墨子解下衣帶當作城,用木片當器械。公輸盤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戰術,墨子多次抵擋了他。

公輸盤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墨子的守衛方法還有很多。 公輸盤理屈了,但他說:“我知道用來抵擋妳的方法了,我不說。”

墨子也說:“我知道妳用來抵擋我的方法,我也不說。” 楚王問他原因。

墨子說:“公輸盤的意思,不過是想要殺死我。殺了我,宋國守不住就可以攻下。

可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經拿著我守城的器械,在宋國城墻上等待楚國進攻。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宋國的抵抗者。”

楚王說:“好吧。那麽我不攻打宋國了。”

《公輸》壹文是記載墨子以實際行動貫徹他的“非攻”主張的壹篇動人故事。主要講墨子設喻說理,指責楚國對宋國的侵略企圖,深刻地表現了墨子的才智勇敢和反對不義戰爭的思想。

以上來自百度知道。

7. 文言文《墨子

墨子曰:“古之民,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而處,下潤濕傷民,故聖王作為宮室。

為宮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潤濕,邊足以圉風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宮墻之高,足以別男女之禮,謹此則止(2) 。凡費財勞力,不加利者,不為也。

役(3) ,修其城郭, *** 勞而不傷,以其常正(4) ,收其租稅, *** 費而不病。民所苦者非此也,苦於厚作斂於百姓。

是故聖王作為宮室,便於生,不以為觀樂也;作為衣服帶履便於身,不以為辟怪也。故節於身,誨於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財用可得而足。

當今之主,其為宮室,則與此異矣。必厚作斂於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財,以為宮室,臺榭曲直之望,青黃刻鏤之飾。

為宮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財不足以待兇饑、振孤寡,故國貧而民難治也。君欲實天下之治,而惡其亂也,當為宮室,不可不節。

古之民,未知為衣服時,衣皮帶茭,冬則不輕而溫,夏則不輕而凊。聖王以為不中人之情,故作誨婦人,治絲麻,棞布絹,以為民衣。

為衣服之法,冬則練帛之中, 足以為輕且暖; 夏則. 绤之中, 足以為輕且凊, 謹此則止。故聖人之為衣服,適身體,和肌膚,而足矣。

非榮耳目而觀愚民也。當是之時,堅車良馬不知貴也,刻鏤文采,不知喜也,何則?其所道之然。

故民衣食之財,家足以待旱水兇饑者,何也?得其所以自養之情,而不感於外也,是以其民儉而易治,其君用財節而易贍也。府庫實滿,足以待不然;兵革不頓,士民不勞,足以征不服。

故霸王之業,可行於天下矣。當今之主,其為衣服,則與此異矣,冬則輕煗(5) ,夏則輕凊,皆已具矣,必厚作斂於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財,以為錦繡文采靡曼之衣,鑄金以為鉤,珠玉以為佩。

女工作文采,男工作刻鏤,以為身服,此非雲益煗之情也。單財勞力(6) ,畢歸之於無用也,以此觀之,其為衣服非為身體,皆為觀好,是以其民淫僻而難治,其君奢侈而難諫也,夫以奢侈之君,禦好淫僻之民,欲國無亂,不可得也。

君實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為衣服不可不節。古之民未知為飲食時,素食而分處,故聖人作,誨男耕稼樹藝,以為民食。

其為食也,足以增氣充虛,強體養腹而已矣。故其用財節,其自養儉,民富國治。

今則不然,厚作斂於百姓,以為美食芻豢,蒸炙魚鱉,大國累百器,小國累十器,前方丈,目不能遍視,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冬則凍冰, 夏則飾..(7) ,人君為飲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貴者奢侈,孤寡者凍餒,雖欲無亂,不可得也。君實欲天下治而惡其亂,當為食飲不可不節。

古之民未知為舟車時,重任不移,遠道不至,故聖王作為舟車,不便民之事。其為舟車也,全固輕利,可以任重致遠,其為用財少,而為利多,是以民樂而利之。

故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勞而上足用,故民歸之。當今之主,其為舟車,與此異矣,全固輕利皆已具,必厚作斂於百姓,以飾舟車。

飾車以文采,飾舟以刻鏤。女子廢其紡織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離其耕稼而修刻鏤,故民饑。

人君為舟車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饑寒並至,故為奸邪。奸邪多則刑罰深,刑罰深則國亂。

君實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為舟車不可不節。凡回於天地之間,包於四海之內,天壤之情,陰陽之和,莫不有也,雖至聖不能更也。

何以知其然?聖人有傳:天地也,則曰上下;四時也,則曰陰陽;人情也,則曰男女;禽獸也,則曰牝牡雌雄也。真天壤之情,雖有先王不能更也。

雖上世至聖,必蓄私,不以傷行,故民無怨。宮無拘女,故天下無寡夫。

內無拘女,外無寡夫,故天下之民眾。當今之君,其蓄私也,大國拘女累千,小國累百,是以天下之男多寡無妻,女多拘無夫,男女失時,故民少。

君實欲民之眾而惡其寡,當蓄私不可不節。凡此五者,聖人之所儉節也,小人之所淫佚也。

儉節則昌,淫佚則亡,此五者不可不節。夫婦節而天地和,風雨節而五谷熟,衣服節而肌膚和。

[ 註釋] (1) 本篇主要通過宮室、衣服、飲食、舟車、蓄私的古今對照,批判當時統治者的奢侈生活。主旨與《節用》篇基本相同。

篇題所謂辭過,即要求時君改掉這五方面的過失。(2) 謹:通“僅”。

(3) 役:上當有“以其常”三字。(4) 正:通“征”。

(5) 煗:同“暖”。(6) 單:通“殫”。

(7) 飾:“馂”的誤字。[ 白話] 墨子說:“上古的人民不知道作宮室之時,靠近山陵居住,住在洞穴裏,地下潮濕,傷害人民,所以聖王開始營造宮室。

營造宮室的法則是:地基的高度足以避濕潤,四邊足以禦風寒,屋頂足以防備霜雪雨露,宮墻的高度足以分隔內外,使男女有別——僅此而已。凡屬勞民傷財而不增加益處的事,是不會做的。

(照常規)分派勞役,修治城郭,那麽民眾就雖勞苦而不至傷害;照常規征收租稅,那麽民眾雖破費而不至困苦。因為民眾所疾苦並不是這些,而是苦於對老百姓橫征暴斂。

所以聖王開始制造宮室,只為方便生活,並不是為了觀賞之樂;開始創制衣服帶履,只為便利身體,而不是為了奇怪的裝束。所以,(聖王)自身節儉,(以身作則地)教導百姓,因而天下的民眾得以治理,財用得以充足。

現在的君主,修造宮室卻與此不同:他們必定要向百姓橫征暴斂,強奪民眾的衣食之資用來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