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郎溪縣的特產

郎溪縣的特產

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剖符雖俗史,修貢亦仙才”。——杜牧《題茶山》

瑞草魁產於安徽南部的鴉山,又名鴉山茶,屬歷史名茶。早在唐朝,郎溪縣就是貢茶故裏,唐朝貢茶“瑞草魁”就生長在安徽省郎溪的崇山峻嶺之中。

瑞草魁產於安徽省郎溪縣姚村鄉廟泉村(姚家塔村)南部的白陽崗,屬歷史名茶。因其茶樹品種主側脈交角偏大,形似橫向紋理,故名橫紋茶。早在千年前就名噪中國。

“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剖符雖俗史,修貢亦仙才”。這是唐代詩人杜牧《題茶山》詩中的精萃名句,以贊譽茶之佳品——瑞草魁。

郎溪境內有八萬多廟茶園,是中國最大的綠茶生產基地,全國平均每10斤茶葉就有1斤產自於郎溪,1996年,郎溪縣被國家農業部授予“中國綠茶之鄉”,歷史名茶“瑞草魁”就產自於郎溪姚村鄉鴉山。

鴉山陽坡白陽崗海拔高度487米,古樹參天、林蒼竹翠、溪水叮咚、雲霧繚繞,茶地黑色礫砂土,特別適宜茶生長,茶樹為自然野生,十分獨特,可采鮮葉面積8千余畝,成品茶形射扁挺直如雀舌,大小勻齊、色澤翠綠、白毫隱現、香氣高長、清香持久、湯色淡黃綠、清澈明亮、滋味鮮醇爽口、回味雋厚、實為名茶中精品,自唐至宋、明、清“瑞草魁”史料記載詳實。

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在《題茶山》詩中,對瑞草魁倍加贊賞。古宣州鴉山產茶,唐代陸羽《茶經》中就有記載。五代蜀毛文錫《茶譜》記載:“宣城縣有丫山(即鴉山),小方餅橫鋪茗牙裝面。其山東為朝日所燭,號曰陽坡,其茶最勝,太守嘗薦於京洛人士,題曰丫山陽坡橫紋茶。”北宋梅堯臣《答宣城張主簿遺鴉山茶次其韻》詩雲:昔觀唐人詩,茶韻鴉山嘉。鴉銜茶子生,遂同山名鴉。重以初槍旗,采之穿煙霞。

江南雖盛產,處處無此茶。纖嫩如雀舌,煎烹比露芽。竟收青蒻焙,不重灑酒紗。瑞草魁,品質優異,名噪全國,是具有千年以上悠久歷史的古代名茶。

郎溪這片中國最大的綠茶生產基地,舉目壹望無際的茶海,郁郁蔥蔥,襯托著江南茶海的壯觀、美麗;每年清明節前後,茶園裏剛冒出綠油油的茶尖,采茶的姑娘們哼唱著動聽的皖南民歌,采摘青嫩的茶葉,與茶園相連的是碧波蕩漾的湖水,水天壹色的景色陪襯著青山綠茶,在晚霞的照射下,透視出壹幅美麗的江南山水畫卷。清晨行走在清新空氣和充滿壹片清香的茶園裏,壹眼望不到邊的彼此起伏的綠茶,盡情的享受大自然的美妙風光,沁人肺腑的茶香讓人覺得精神抖擻,這塊茶鄉福地無不透露出這江南水鄉的物華天寶和靈傑之氣。 在很久很久以前,江南壹帶幹旱無雨,河湖幹涸,壹條烏龍被困在高草湖上。壹日,水母娘娘從此路過,烏龍奄奄壹息地祈求她發發善心,救它壹命。水母娘娘見狀頓起憐憫之心,答應擺水龍陣救烏龍回歸東海。  水母娘娘壹抖水袖拋出潔白的薄紗混天綾,搭起了壹丈多高的法臺,雙手壹合腳下五彩祥雲將她輕輕送上了高臺。左手壹抖點燃了壹炷通天香,對東方拜了三拜,只見高草湖底頓時彌霧翻滾。就在此時,雷火星君孫伍子因事領著兒媳路過此地,他見水母娘娘肩披薄紗,袒胸露背,正在作法,頓起好奇之心, 搖身變了只老鼠鉆進了法臺下面向上偷看水母娘娘作法。天條規定,偷看仙家作法,犯的是五雷轟頂之罪。孫伍子想只要不被發現就沒事。水母娘娘又壹抖右手的水袖,手中出現了壹缽仙水,向臺下壹潑,象瀑布壹樣,白浪滾滾地向高草湖中湧去。這時只聽臺下“啊呀!”壹聲, 壹只大老鼠在水浪中翻滾著顯出了原形,水母娘娘驚愕地壹看是孫伍子。這時法已被破,水也不流了,只裝了半湖水。這水順著湖下方的小溪往外淌,水到之處,幹枯了的草就變綠了,河溝裏曬幹了的小魚小蝦也漸漸地復活了。烏龍正準備借助水頭騰起,可是斷水了,訇然倒下,頭變成了伍牙山頂峰,尾在高草湖。 留下了“開天在龍源、地變湖水幹”的傳說。水母娘娘收起了法具,忿怒地回天宮告狀去了。  這時孫伍子知道大事不好, 已犯天條,必遭五雷轟頂之災。心急如焚地把兒媳苗天香招來說道:“妳公爹我已犯了五雷轟頂之罪,難逃壹死, 現在只有妳能救我。”“我怎麽救妳呀?”“犯天條的是我,雷公不會打妳,我馬上變壹粒棗子,妳將我含在口中,待雷公走了,妳再將我吐出來,我就可以逃過此劫了。”說罷就變成了壹粒碩大的青棗,苗天香立刻撿起剛含進口中,東方天空上電閃雷鳴,烏雲滾滾而至,“哢嚓”壹聲巨響,嚇得苗天香張口壹驚,不好!將這“公爹”吞下了肚子裏。  壹陣電閃雷鳴過後,又恢復了平靜。這時苗天香正惶恐不安,順著高草湖往下走沒多遠,忽想到公爹在她肚裏時間久了要悶死的,趕快要讓公爹出來,於是張口壹吐,吐出的竟是壹粒棗核。心想這肯定就是我的公爹,他的肉已被我消化,只剩下這骨頭了。?  她又悲傷又害怕,就在水溝旁用手刨了個坑,將棗核埋下後,趴在地上磕了三個響頭。說也奇怪,這棗核竟然冒出了樹苗,轉眼間長成了壹棵大棗樹,開花就結果。這果子長的跟公爹變成的果子壹模壹樣又大又亮。?  苗天香心想,這棗子定是我公爹托的生,我就要為他盡孝。於是就在這棗樹旁搭了間小茅屋,開始守護這棵“神樹”。渴了就喝小溪裏的仙水,餓了就采幾粒這棗子充饑,她每吃壹粒棗子後都要將棗核埋在土裏,又長出新的棗樹。年復壹年,這裏已成了棗樹林。  苗天香的丈夫孫蘇掌管玉帝的後花園,聽說他的爹爹和妻子好像出了什麽事, 已有十幾天未見到妻子和爹爹了,心中非常擔憂,便出來尋找。孫蘇在電母那裏打聽到他的爹爹和媳婦在凡間高草湖壹帶,於是就急忙向玉帝告假來到高草湖,看見苗天香正在摘棗子, 上前抱頭痛哭,知道了爹爹的不幸,孫蘇要求妻子同自己壹起回天宮,苗天香苦笑道: “我不能回去, 我要守護這片棗樹林,直到有接替的人來。”孫蘇無奈地說道:“好吧!我也陪妳壹起守護吧!”說罷就變成了壹只蜜蜂,在棗樹丫下方做了個大蜂巢。  從此,蜜蜂每天外出采花釀蜜,天香用蜜汁煮棗做成蜜棗。在每次煮棗前,她都要將棗核挖出來再種下,認為棗核就是公爹,不能讓他受開水的煮煎。 去了核的棗子再灌入蜜糖捏扁,晾幹後食用。  不知又過了多少年,又遇大旱,河幹地裂,災民紛紛逃荒,倉頡之後侯珀帶著全家妻兒老小,從河南逃荒來到了此地。侯珀看到其它地方的莊稼草木都已幹枯了,而這條沖裏的花草茂盛,綠綠叢叢壹片生機 ,心想這裏壹定是塊風水寶地。再往前走,發現有壹條小溪,潺潺流水。侯珀壹家人就打算在此落戶,找了壹快平地,壹家人開始伐木砍草搭建起了二間茅屋,定居下來。  次日,侯珀為了解壹下周圍的環境,順便打點野物,手拿鋼叉,腰系壹條布袋,獨自壹人順著小溪而上。沒有走出多遠,看見前面壹位中年女子坐在石臺子旁手中正捏什麽東西,這時飄來壹陣撲鼻的香氣深深地吸引住了侯珀,便走近躬身問道:“這位大姐,請問妳這捏的是什麽東西?”“蜜棗。”,天香頭也不擡地答應了壹聲。侯珀又問道:“妳怎麽壹個人住在這偏僻的山溝裏?”“等人。”“我也是剛來這裏,以後我們就是鄰居了,請問妳怎麽稱呼?”“天香。”中年女子不冷不熱的態度,侯珀也不好再說什麽了,正準備繼續向前行。“站住,把這蜜棗都拿去吧!這都是為妳準備的。”  侯珀聽了喜出望外,連聲道謝!他本來就被這赭黃透明香味宜人的蜜棗饞的直咽口水,因初次相遇不好意思討要。他連忙解下小布袋,將石臺子上的蜜棗都裝了進去,又再三道謝後跑回了茅屋,他把剛才所遇見的事情向母親和家人述說了壹遍後,從口袋裏拿出壹把蜜棗要讓母親先嘗,侯母拿著蜜棗捏了捏,軟綿綿的,壹嗅,青香撲鼻,放入口中嘗了嘗,香甜酥軟。老太太連聲稱贊道:“好吃!好吃!真是仙果也!”連吃了三粒。說也神奇,老太太的滿頭白發漸漸地變成了烏黑的青絲,朦朧的雙眼也變明亮了,精神煥發,全家人都驚詫不異。  侯珀恍然大悟地說:“我遇見神仙啦!”侯母說:“兒哪!妳還不快去拜謝賜給了我們家仙果的神仙!”侯珀急忙轉身又來到了石臺邊,卻不見神仙的蹤影,只好趴在石臺前磕了幾個響頭。  原來,苗天香夫婦早已發誓,要守護到有人來到這裏他們才離開此地,侯珀就是這裏的新主人。孫蘇留下了壹群小蜜蜂, 帶著苗天香回天宮去了。晚上,苗天香向候珀托了壹夢,把些棗樹的管理,做棗的技術都壹壹交待了。  再說侯珀回屋後就將天香賜給的蜜棗供奉在家中,每天上香叩拜,開始擔負起管理棗園的工作。到了采收季節,妻子兒女壹起幫忙采棗,用高草湖裏的仙水洗棗、煮棗,用采集來的蜜糖上漿,侯珀學著天香神仙的樣子教妻子、小孩們捏棗,在神仙石臺上晾幹後,儲存起來。家裏人吃不完就拿到集市去賣。侯珀老了,就把手藝傳給了兒子和女兒,他活了105歲,侯母活了99歲。制蜜棗的工藝壹代壹代地相傳。  棗樹越來越多,村莊越來越大,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村莊叫“侯村”。侯氏後人為紀念祖輩,將去核填蜜的棗子叫“天香”, 赭黃透明,從外表能看見棗核的棗子叫“琥珀”。棗民們在實踐中又創制了“棗王、大面、蘭花、超蛋”等蜜棗新品種。侯村蜜棗以它獨特的靈氣美名遠揚,許多官員都拿它來作為饋贈和巴結上級的禮品。  到了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壹路吹吹打打,載歌載舞地來到了戴埠,貴妃們撒嬌地向皇上要地方特產來解饞。 乾隆問身旁的隨從官員和太監:“都說江南是個山青水秀,人傑地靈的好地方,妳們知道這裏有什麽好吃的東西嗎?”李公公忙上前施禮答道:“啟稟萬歲!聽說離這不遠建平縣侯村蜜棗頗佳。”“哦!那還不快去弄點來給朕嘗嘗。”“喳!”第二天壹早,建平知縣就帶著最好的“天香”、“琥珀”前來朝貢皇上。皇上看著面前的蜜棗,拿了壹粒吃了下去,說道:“妳們都說這蜜棗怎麽怎麽的好吃,我看只是壹般嗎!”站在壹旁的李公公說道:“皇上,您剛才吃的太快了點,應該慢慢地品嘗才是。”“那是朕吃東西太饞相啦!”“奴才不敢。”皇上伸了伸腰,又拿了壹粒放入口中,細細地嚼起來,“嗯……不錯!不錯!確實好吃,朕吃了不少山珍海味、美食佳肴,唯這蜜棗與眾不同,這是哪兒制做的啊?”盧知縣連忙跪稟:“萬歲!是我建平特產”。“嗯!建平蜜棗尤擅名”。  隨從的記事官馬上把皇上的這句話記了下來。後來,乾隆五十七年,胡文銓修《廣德州誌》中將這句話記載了進去:“建平制蜜棗尤擅名,特著之”。

——關於侯村蜜棗的傳說 板栗有健脾胃、益氣、補腎、壯腰、強筋、止血和消腫強心的功用,適合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腰腿不利、小便增多,和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以及外傷後引起的骨折、瘀血腫痛和筋骨疼痛等癥。亮油油的栗子還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板栗有健脾胃、益氣、補腎、強心的功用,主治反胃、吐血、便血等癥,老少鹹宜。栗子富含柔軟的膳食纖維,血糖指數比米飯低,只要加工烹調中沒有加入白糖,糖尿病人也可適量品嘗它。板栗中所含的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能防治高血壓病、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等疾病。

板栗含有極高的糖、脂肪、蛋白質,還含有鈣、磷、鐵、鉀等礦物質,以及維生素C、B1、B2等,有強身健體的作用。孕婦吃板栗健身壯骨板栗又稱為栗子。它與紅棗、柿子壹起被稱為“三大木本糧食”。板栗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鋅、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健脾養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之功效。孕婦常吃板栗不僅可以健身壯骨,而且有利於骨盆的發育成熟,還有消除疲勞的作用。而且炒熟的板栗味道香甜、可口,是壹道非常不錯的美食。 郎溪特產蓮藕:郎溪縣水域面積大,自古以來便是產蓮藕的大縣,蓮藕生食熟食皆宜,營養豐富,且能預防多種疾病,是壹保健養生的佳品。它全身是寶,老藕澱粉含量達20%以上,可加工成藕粉、蜜餞;葉柄、蓮、蓬皮、荷花、藕節可入藥;蓮子則是上等補品。近年來,因農業結構的調整,水田植藕的面積日增,已達1.1萬畝,年產1.5萬噸鮮藕,遠銷外地市場。蓮藕原產於印度,很早便傳入我國,在南北朝時代,蓮藕的種植就已相當普遍了。蓮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做菜,而且藥用價值相當高,它的根根葉葉,花須果實,無不為寶,都可滋補入藥。用蓮藕制成粉,能消食止瀉,開胃清熱,滋補養性,預防內出血,是婦孺童嫗、體弱多病者上好的流質食品和滋補佳珍,在清鹹豐年間,就被欽定為禦膳貢品了。

營養分析

1. 清熱涼血:蓮藕生用性寒,有清熱涼血作用,可用來治療熱性病癥;蓮藕味甘多液、對熱病口渴、衄血、咯血、下血者尤為有益。

2. 通便止瀉、健脾開胃:蓮藕中含有黏液蛋白和膳食纖維,能與人體內膽酸鹽,食物中的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結合,使其從糞便中排出,從而減少脂類的吸收。蓮藕散發出壹種獨特清香,還含有鞣質,有壹定健脾止瀉作用,能增進食欲,促進消化,開胃健中,有益於胃納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復健康。

3. 益血生肌:藕的營養價值很高,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澱粉含量也很豐富,有明顯的補益氣血,增強人體免疫力作用。故中醫稱其:“主補中養神,益氣力”。

4. 止血散瘀:藕含有大量的單寧酸,有收縮血管作用,可用來止血。藕還能涼血,散血,中醫認為其止血而不留瘀,是熱病血癥的食療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