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文獻記載,飲食文化出現於夏、商、周三代,迄今已有2800多年,是中華大地孕育的傳統文化之壹。在中國,民間發明了許多食品,但無法確切知道發明人的名字。這些食物有飴糖、豆豉、醬油、酒曲、豆腐、粉絲、皮蛋等。中國的伊府面是世界最早的速煮面,中國的粽子是世界最早的軟罐頭。
夏禹時懂得如何種水稻,造酒的杜康是夏朝的第五代國君,夏朝有虞氏為庖正,專司烹飪,是壹名不折不扣的廚師。
在商朝,已出現了五谷、五畜,燒烤和釀酒,並使用青銅器作氽、炸、煎、炒等烹飪行為。商朝人喜歡飲酒,那時制作的盛酒器具非常精美。商紂王造酒池肉林,重視物質享受,這說明當時的飲食水平已達到相當的高度。
到了周朝,飲食文化更為璀璨奪目。《詩經》、《周禮》、《禮記》中對飲食的記載,已較為可靠和翔實,在那個時候,飲食文化已具有很高的規模。周朝的“八珍”是帝王美食的典範之作。所謂八珍是:淳熬、淳母、炮豚、炮群、搗珍、漬、熬、肝膋。
外國人吃的中餐和中國人吃的中餐根本就不是壹個東西。
比如說左宗棠雞、雜碎、雞球、雞蛋卷、幸運餅,這些是美國人最常吃的幾道中國菜,但95%的中國人看到這些菜名估計是壹臉懵逼,別說吃了,名字可能都沒聽過。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這些菜品都是改良菜品,是針對美國人口味所獨創的。
比如說在美國大受歡迎的左宗棠雞,它原本是偏鹹辣味的,可是美國人超級喜歡吃甜,鹹辣有點吃不習慣,所以為了適應美國市場,華人大廚們就給它淋上了偏甜的醬,這壹個小小的改動壹下子就讓美國人愛上了這道美食,以至於在美國中餐界流傳著這樣的壹句話:“世界上最著名的中國人其實是左宗棠,因為大家每天都會點左宗棠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