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視頻中,兩位博主向我們透露,壹勺三花淡奶和壹壺水可以做出奶白色的“骨頭湯”;亮膜和糖漿可以變成即食燕窩;白糖可以通過添加添加劑制成蜂蜜;就連燒烤攤裏濃烈的魷魚味也可能不是它本身的味道,而是香油勾兌後散發出來的。
螺螄粉的氣味也可能是商家在裏面添加了“加臭劑”;油炸蝦可能不是真正的蝦,而是由面粉、色素和蝦精制成的。讓網友大呼“看完我都不敢去路邊攤和小餐館了”“這真的是‘高科技’食品”“因為科技含量高我都不敢吃了”。
對此,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會專家劉對媒體分析道。此類視頻加劇了網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恐慌,誇大了食品添加劑的危害,並利用了網民“天然的東西是最好的”的心理。
事實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明確規定了食品添加劑的種類和用量。據專家介紹,餐飲企業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劑,壹些食品工業化產品在必要時可以適量使用食品添加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