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古人喜歡用魚字的諧音余

古人喜歡用魚字的諧音余

中國吉祥圖騰—雙鯉迢迢壹紙書

古人喜歡用“魚”字的諧音“余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由於魚”與“余”“玉”諧音,“卿”與“吉”諧音所以在中國民間的剪紙、瓷器、荷包、年畫等美術作品中都有大量關於魚的圖像。《連年有余》的圖畫上總是有壹個可愛的胖娃娃抱著壹條碩大的鯉魚,背景上還會有蓮花或是蓮蓬。

壹條又壹條金魚連成壹圈,中間還有清澈的池塘,則是《金玉滿堂》的畫面。《連年有余》和《金玉滿堂》的畫面寄托了人們生活富裕、子孫滿堂的美好願望。

在古代,有人把帛書裝進魚的肚子裏傳送給遠方的人,所以書信也被稱為“魚箋”或“魚素”。陳勝與吳廣起義時就把寫著“陳勝王”的帛書藏在了魚腹中。後來人們將書信放在兩片魚形的竹簡中間寄出,因此書信又被稱為“雙鯉”。

也有人將信件放入魚形的木質信匣中,以便攜帶。樂府詩中有“尺素如殘雪,結成雙鯉魚。要知心中事,看取腹中書。”其中的“尺素”就是信件,“魚傳尺素”也成了傳遞書信的代名詞。

《三秦記》中記載了“魚躍龍門'的傳說。龍門是黃河上的壹個渡口,兩岸是懸崖斷壁。傳說大禹治水的時候在大山之間開鑿了龍門,讓黃河從這裏流過因此龍門水流湍急,魚整很難遊過去。每年三月,成千上萬條鯉魚從黃河下遊來到這裏爭先恐後逆流而上。

傳說壹年之中,能遊上龍門的鯉魚,不超過七十二條。只要鯉魚剛登上龍門,就會有雷電跟隨,天降大火,燒它的尾巴。然後,它就變化成龍了。而那些沒有躍過龍門的鯉魚則從空中摔下來,額頭上落下壹個黑疤。所以,我們見到的鯉魚額頭大多有壹個黑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