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足縣誌》、《大足縣地名誌》等史料記載,“鋪”、“驛”為清代傳遞文書、郵政的交接或中轉點,這些驛站、鋪在傳遞郵政文書的同時,也成為了成渝兩地商賈往來的歇腳、飲茶、食宿的重要聚集地。
清代鹹豐年間,南來北往的行人停留郵亭鋪,喝茶、打牌、吃飯、住宿,好壹派熱火朝天的繁榮景象。於是,當地壹些精明的漁民便依托郵亭鋪開起了路邊鯽魚店,熬鯽魚湯、煮鯽魚方便行人食用。不料,這裏煮出的鯽魚以其味鮮、細嫩,贏得過往官家和商賈大加贊賞。天長日久,名聲遠播,生意日漸紅火。
在文化人的指點下,郵亭很多餐飲店便掛出了“郵亭鯽魚”招牌。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郵亭鯽魚”逐漸形成了享譽巴蜀、名滿西南的特色菜品。
歷史悠久的郵亭鯽魚,如今已成為大足的壹張特色名片。
在這歷史久遠文化氣息厚重的地方,美食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談及美食當然非郵亭鯽魚莫屬啦。其實郵亭鯽魚的歷史並不是很久遠,他最初發明於1992年,由壹位大概60歲的老人發明的,他本人其實是大足縣珠溪鎮人氏,20年過去了,這位老人也早已離開了塵世,但他留給我們的這道郵亭鯽魚卻廣為流傳,這位老人最先的工作地點是在“向老鯽魚”(郵亭鎮外的高家店),但時間的推移使得這家餐館早已沒落了,後來這位老人又被劉三姐(“劉三姐鯽魚老板)請去,也就是在劉三姐那裏郵亭鯽魚漸漸嶄露頭角,之後紛紛前來學藝之人甚多。希望熱愛美食的朋友多來郵亭作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