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膾炙人口成語典故

膾炙人口成語典故

膾炙人口成語典故如下:

“膾炙人口”是壹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優秀的文學作品或名言佳句,被廣大人民所傳頌和欣賞。這個成語源自中國古代的壹個故事。

據《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記載,春秋時期,晉國的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在外,經過了許多地方。有壹次,他到了壹個叫做“曹國”的小國,受到了該國國君的招待。在宴席上,曹國國君用“膾炙”這種美食來招待重耳。

“膾”是指細切的肉,“炙”是指烤肉。這是壹種非常美味的食物,但在那個時候,由於技術限制和食物保存的問題,這種美食並不常見,因此非常珍貴。

重耳非常喜歡這道菜,他吃得津津有味,大加贊賞。在場的曹國國君聽了非常高興,認為重耳是個有品味的人。於是他開玩笑地說:“如果妳有壹天能成為國王,妳壹定會對這種美味的食物贊不絕口。”

重耳聽後並沒有生氣,反而笑了。他回答說:“好的,我會記住這句話的。”

幾年後,重耳終於成為了晉國的國君,即晉文公。他回到曹國訪問,並特意再次品嘗了“膾炙”。人們紛紛傳頌重耳對“膾炙”的喜愛和贊美,這個故事也被廣為流傳。

因此,“膾炙人口”這個成語就誕生了,它用來形容那些被人們廣為傳頌和欣賞的美好事物,包括美食、文學和藝術等。

這個成語的寓意是美好的事物應該被人們所欣賞、傳頌和贊美。這也提醒我們在生活中要善於發現和欣賞美好的事物,並把它們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