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粥的時間當然不是越長越好啦,時間長了粥的粘稠度就會太高,糊掉了怎麽會好吃呢。
粥是我們廣東的美食,屬於粵菜系,北方人稱之為“稀飯”。實際上粥跟稀飯在廣東來說是相差很遠的兩種食物。粥是比較稠的,而稀飯確是比較稀的。
煮粥可以說是我們廣東人家家戶戶都會做的壹種美食,它是我們早餐和宵夜的首選。煮粥很簡單,但是要煮出好吃的粥還是有壹點點技巧的。
比如出名的“皮蛋瘦肉粥”的做法,先把米洗幹凈,然後用水浸泡15分鐘,這樣會使米香壹點,熬出來的粥就會香噴噴的。浸泡的時候先把瘦肉和皮蛋加油和鹽腌15分鐘,要吃瘦肉口感滑嫩壹點的話就要加生粉腌,這個要看個人口味而定。煮的時候記得要加生姜。
我以前熬粥是用電飯鍋煮的,以前的電飯鍋比較簡易,只有煮飯壹個功能的那種。煮粥前期工作做好後就開始熬粥了,壹般是熬壹個小時。現在我用的電飯鍋也有煮粥功能,但是它系統設定是兩個小時,這種電飯鍋的煮粥功能很不靠譜,熬出來的味道是很不正宗的。
這兩種電飯鍋就涉及了時間長短的問題,雖然說現在的電飯鍋看起來是先進了,但是並不是熬粥時間越長就越好的。我現在的電飯鍋熬兩個小時卻很不正宗,主要鑒別是:米是否煮爛,粘稠度是否剛剛好!由於我這個電飯鍋煮粥米煮不爛,粘稠度看起來可以,但吃起來不行,這樣的粥是沒有米香味的。
熬粥時間的把握,剛開始煮的時候,水必須壹次性加夠,米壹定要大火煮爛,然後再放皮蛋瘦肉,然後再換小火慢慢熬壹會,看到水和米已經完全融合了,當粘稠度不會太稀也不會太稠的時候就可以關火了。這樣就能煮出美味的粥來。如果這個時候還要繼續煮的話,粥會越來越稠的,到時候水都會被煮幹,變成小孩子吃的糊漿了。
如果在煮粥的時候不是壹次性加滿水煮的話,中途加水煮出來的粥將會米與水層次分明,這樣的或許就不是粥了,而是別人口中的“稀飯”。有時候用吃剩下的飯加水煮壹煮也變成稀飯了。所以說粥跟稀飯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要知道煮粥講究的是技巧,而不是時間的長短問題。如果根據時間長短來鑒別壹碗好粥的口味,那麽怎會還有廚師手藝的高低之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