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了。讀了三四遍了。我記得給妳說過裏邊的越南話……”女兒回應。
“阿梅的奶奶找到她爺爺了嗎?”我大致翻看了這本書的梗概後好奇地問女兒。
“沒有。阿梅的爺爺早戰死了……”女兒回答我。
? 女兒十壹歲生日前,我給她買了《十二歲的旅程》這套系列的書。因為疫情,不能陪她遊歷大江南北,但我卻可以讓她隨著其他人的腳步有遍世界各地,看到風土人情,逐漸認識自己,走向獨立與成長。亦如《十二歲的旅程》中的阿梅。阿梅出生和生長在富裕安寧的美國,從小以大海為伴,長成少女之後開始懷揣青春期的煩惱,有關女孩們的友誼,也有關情竇初開的暗戀。阿梅的奶奶在阿梅心中仿佛是壹尊隱身的女菩薩:她沒有物質的要求,沒有大悲,沒有大喜;她不會說英語,和周圍的世界格格不入;不出遠門,不貪美食,不愛華衣;當然她愛家人,她也是家裏人的寶貝。
就是這樣壹位幾乎不強調存在感的慈祥奶奶,在阿梅十二那年的夏天,卻執意要從美國飛回越南,去做壹件讓阿梅“痛失美好暑假”的大事――尋找爺爺。
在這段旅程中,十二歲的阿梅慢慢認識了幾乎完全陌生的故鄉。遙遠又略顯神秘的越南慢慢揭開面紗,友好而溫暖的接受了這個十二歲的少女。越南給了阿梅全新的世界,她尋找到了身份的認知,收獲了難能可貴的友誼,還忙裏偷閑的品味著她人生中第壹次暗戀。阿梅長大了。
眼看著孩子壹天壹個樣地成長著,我同所有父母壹樣,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讓他們享受到最好的生活。我把我所讀的書分享給他們,把我工作中生活中的見聞分享給他們,把我親身經歷的事件分享給他們……同時我堅信:每個階段給孩子每個階段的書去讀,讓書中的智慧去引領他們。要比我單純的說教更能滲透到孩子的意識裏。
每個年齡段都是壹段特殊的旅程,值得我們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