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人民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說法。每逢春節來臨,農歷臘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所謂打糯米糍粑,據當地鄉土誌書記載:“系糯米飯就石槽中杵如泥,壓成團形,形如滿月。大者直徑約尺五,尋常者約四寸許,三至八分厚不等。”打糯米糍粑是壹項勞動強度較大的體力活,壹般都是後生男子漢打,兩個人對站,先揉後打,即使冰雪天也要出壹身汗。做粑粑也很講究,手粘蜂臘或茶油,先出砣,後用手或木板壓,要做得玉圓光滑,講究美觀。
吃粑粑也有學問,壹般是用炭火烤,叫燒粑粑,用青菜湯下粑粑片,叫煮粑粑,與臘肉炒,叫炒粑粑。粑粑做得多,壹時吃不完的就用清水浸泡在水缸內,這樣可以儲藏兩三個月不壞,到插秧時候有粑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