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小雪時節習俗

小雪時節習俗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進入小雪後,全國大部分地區開始降溫,很多地方開始降小雪。而在民間,小雪日還有很多民間習俗。

在南方壹些地區,有農歷十月吃糍粑的習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後所制成的壹種食品,古時候的糍粑是節日祭品,圓形的糍粑象征著豐收、喜慶和團圓。小雪前後,全國大部分地區的人們便會開始壹年壹度的殺年豬活動。這時候,壹大群親戚鄰裏會來到主人家吃“刨湯”,營造壹種過年的氣氛。吃完“刨湯”後,壹些農家就開始把多余的肉用傳統方法儲備起來,做成香腸、臘肉。小雪前後,臺灣中南部的海邊會聚集著壹群烏魚、旗魚,這時候,臺灣的漁民就會將這些魚打撈上來,曬成魚竿供冬季食用。

1、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歷十月吃糍粑的習俗。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2、腌臘肉

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幹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壹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3、吃刨湯

小雪前後,土家族群眾又開始了壹年壹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在“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

4、曬魚幹

小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幹、儲存幹糧。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後來到臺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臺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壹帶,到了農歷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小雪節氣的氣候特點

時值小雪,氣溫下降,氣層溫度逐漸降到0℃以下,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

小雪節氣,東亞地區已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經向環流,西伯利亞地區常有低壓或低槽,東移時會有大規模的冷空氣南下,我國東部會出現大範圍大風降溫天氣。小雪節氣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的節氣。強冷空氣影響時,常伴有入冬第壹次降雪。

我國地域遼闊,“小雪”代表性地反映了黃河中下區域的氣候情況。這時北方,已進入封凍季節。“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這時已呈初冬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