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陽有什麽特產
渦陽最有名是特產是“義門苔幹” “義門苔幹”,又稱貢萊,產於亳州市渦陽縣義門鎮沿渦河壹帶。苔幹是壹種由萵苣狀的植物加工成的半幹品蔬菜。外觀上散散的壹把,綠色的條狀,食用前放在水中壹泡,如碧玉壹般晶瑩透亮,吃起來味甘脆爽。由於在清乾隆年間曾作為貢品故又得名為貢菜。周恩來總理曾多次用來招待外賓,因嚼菜時能發出清脆的響聲,周總理幽默地叫它“響菜”。 經專家鑒定,苔幹含有17種氨基酸以及糖、粗蛋白、鈣、磷、鉀、鈉、鐵、銅等營養元素和其它礦物質達10余種。它不僅營養價值高,還有食療價值,經安徽中醫學院鑒定,苔幹具有清熱、降壓、利五臟、通經脈、開胸利氣、堅筋骨、白齒、明目、通乳、解毒、利腸等功效,真是天下奇菜。苔幹的吃法,有拌、炒、溜、炸、煮多種,常見的菜譜有貢菜拼盤、苔幹涼拌、苔幹炒肉絲、苔幹炒雞丁、苔幹糖醋、苔幹麻辣、苔幹餃、苔幹丸等,吃法不下百種。 苔幹已成為渦陽縣出口的拳頭產品,年創產值約3億元人民幣。渦陽生產的各類苔幹產品,先後榮獲國際國內7次金獎。 苔幹原是壹種野生植物,傳說老子曾在故裏太清宮無憂園裏種植,不作菜吃,專為煉丹藥所用。太清宮距義門鎮僅15公裏。明清時期,太清宮陷於兵燹,這種植物種子便流入民間,被義門孟園張姓農民所得,300年前加工成貢菜,成了宮廷菜肴。但由於這種植物對水土、氣候等條件要求很高,難以異地擴種。苔幹壹年可兩種兩收,有春苔和秋苔之分,全生長期僅有75天左右,必須井中泡芽、畦田育苗、打壟移栽。種早了,只生纖維不生肉;種遲了,天氣變涼,只能落壹把苔幹葉子。收獲時要打葉刨皮、利刀出菜,把握時光,通風晾曬。苔幹早在民國時期就在湖、廣、南洋壹帶享有盛名。金秋10月,正是苔幹收獲加工的季節,南洋、湖廣商人便背著行囊來到義門古鎮收購苔幹。如今,苔幹更是走出國門,行銷全世界。 原文網址:老子故裏網 /html/guoyangtechan/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