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美食以西江河鮮(如鯿魚)、山林野味(如石蛙、山筍)、家常菜(如炒田螺)最具特色;傳統小吃有瀨粉、大團等。土特產有高明生姜、三洲黑鵝、楊梅涼果、粉葛、西安蓮藕等。
1. 楊梅金皇芒果:金皇芒果是臺灣於1984年培育而成的新品種,它比壹般 芒果大幾倍, 則有2.5公斤,輕則有1.5市斤,具有核小、皮薄、肉厚、清甜、無渣等優點。
2. 山桔青梅:是高明區提倡發展雜果加工業時大量種植的,八十年代中期達高峰期,種植面積達20000畝。自九十年代開始,由於山桔價格下降、氣溫升高(青梅適宜冬季幹旱寒冷的氣候種植)等原因,山桔、青梅種植大量減少,現山桔已基本不種,青梅種植僅剩千余畝。
3. 三洲黑鵝:體形小,除腹羽有少量白色外,全身均黑,骨細肉嫩、肉味鮮美, 飼養60-70天,體重可達2.5公斤。暢銷廣州、港澳等地。年出口量約5萬只。
4. 合水、更樓肉姜:該姜肉厚無渣,品質優良,出口港澳、歐州等地,已進入英國皇室。該品在合水鎮年產576噸左右。
5. 高明瀨粉:
逢年過節或喜慶的日了,高明人餐桌上少不了瀨粉,多少年來,高明瀨粉作為傳統食品成為高明人飲食習慣不可劃缺的壹部份。在高明區荷城有很多瀨粉店,多是小店經營,以早餐為主。品種以傳統為主,用手工做的瀨粉,加入豬骨湯,配料壹般用蔥、姜、蒜、花生、頭菜絲、雞蛋絲,再配以肉絲或壹碗上好的瀨粉,面條長,入口軟、韌、爽、滑。配上用豬肝、瘦肉、骨頭等慢火細熬的清湯,灑上壹把花生米,少許蒜蓉、蔥姜花,色香味俱全,吃下令人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在八十年代以前,高明還處於比較貧窮的狀態。那個時候的瀨粉,算得上是糧食中的珍品。許多農戶壹般都會在糧食豐收後把壹部分自家的口糧留下來杵成粉,然後曬上七天,儲藏好。等到喜慶的日子,才將它取出做成瀨粉。
相傳瀨粉還有著長長久久、如意吉祥的寓意。在農村,喜慶日子吃瀨粉的習俗依然保留下來。農戶們為了做好瀨粉,還專門種植適合做瀨粉的下等米。其實,要做上好的瀨粉,做工非常的講究,沒有三四個小時的功夫是不成的。
就粉質而言,意粉、桂林米粉也要甘拜下風,與中山瀨粉的爽紉相比,高明瀨粉側重軟滑,可以講二者優點各不相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