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餅 相傳清朝末年,某茶樓有壹位潮州籍的點心師。壹天,已離家多時的他提著大包小包的各種精美點心回家看老婆。不料,老婆壹壹嘗過之後說這些點心都不好吃,還不如她做的炸冬瓜角呢。丈夫聞之頗為不悅,便讓她做出來,便是這種老婆餅。橄欖糝 潮汕地區盛產橄欖,橄欖糝可以說是民間橄欖壹種最普遍的加工腌制的雜鹹。據說橄欖糝還有壹傳說,過去潮汕地區壹些男人,為謀生計外出打工,家中的女人為了讓男人回家能吃上新鮮的橄欖,便用鹽和南姜把橄欖腌起來姑蘇香腐 是潮州古城的名小吃。姑蘇,今江蘇吳縣,以其地有姑蘇山,春秋時吳王閹閭又曾於山上建姑蘇臺而得名。“姑蘇香腐”來源有許多傳說,較合事實的壹說是:清初有壹姑蘇的遊方道士,來堂寄宿,時間久了,大家有壹定感情而把家鄉精制香腐的做法,傳授給老君堂中的道士,因制得好,爽口夠味,為人所喜愛。再由堂中道士傳授附近居民店鋪,如“李財利”號等。因其制法得自姑蘇道士,故稱之為“姑蘇香腐”。鼠粬粿 這是潮汕名小吃之壹,也是潮汕地區民間逢年過節必備的粿品。
相傳南宋年間,在元兵入侵潮汕地區時,當兵荒馬亂,百姓流落於荒野之中,特別是冬寒饑餓,無物可充饑人們發現田中有壹種野草“鼠粬”。這種草既能充饑,又無毒,還有特殊的香味,便把它作拿來食用。後發現該青草可以滲入大米磨成漿來做成粿,逐漸便認識到這種青草是壹種好東西,為了方便使用,把摘來的青草用太陽曬幹,可以畜藏。在逢年過節時,隨時都可以使用。後來這粿品經民間逐步改進,把原使用大米制的粿皮改為使用用糯米和蕃薯,這樣使粿皮比較柔軟,再把粿餡從原來用蕃薯和紅糖,改為用綠豆沙餡,有的是用紅豆沙餡,還有的是用花生仁炒熟後脫膜用白砂糖研碎爛作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