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黃土高原地區的村落規模和空間分布特點
本文在全面考察陜北黃土高原多沙粗沙區19個縣區的基礎上,通過定位觀測、典型地段調查、定量分析等方法,探討了鄉村聚落發展及其土壤侵蝕問題。論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 首次對窯洞聚落的發展歷史進行了分期。分析了鄉村聚落的類型、空間分布、用地特點和發展趨勢。探討了鄉村聚落水蝕在徑流、泥沙、泥沙粒度方面的基本特點,並提出了地表徑流猛增的次降水量臨界值。定量分析了陜北多沙粗沙區鄉村聚落窯洞坍塌所產生的土壤侵蝕。全面定量分析了鄉村聚落建窯建房過程中產生的土壤侵蝕,指出:陜北多沙粗沙區鄉村聚落在修建窯洞中產生大量的開挖面和松散土體,產生強烈侵蝕。整個陜北多沙粗沙區鄉村聚落總侵蝕量可以達到0.32億t/a,塌窯侵蝕和建窯侵蝕兩項合計占到鄉村聚落土壤侵蝕總量的90﹪,成為鄉村聚落土壤侵蝕的最主要方式。分析總結了鄉村聚落發展與土壤侵蝕的互動關系。指出:鄉村聚落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嚴重的土壤侵蝕,而土壤侵蝕又給聚落環境及安全帶來危害,迫使人們不斷改進窯洞結構,最終導致聚落的廢棄和遷移。最後,提出了鄉村聚落土壤侵蝕的防治對策,應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因害設防,綜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