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在西方人眼裏,中餐比泰國菜差很多,比越南菜差很多。國外從事餐飲行業的中國人很多,但主要針對中國人。他們沒有野心,沒有覺悟,所以走中國路線。現在韓國在國外搞韓國飲食文化。當然,韓國菜很難吃,很生澀,卻敢於提倡和打壓中餐。然而,雖然中國的餐廳在西方遍地開花,但需要指出的是,它們的地位和聲譽遠不及法國、意大利和日本的餐廳。
從凱爾·波羅對傳教士的描述中,西方人早就明白了中餐和西餐的區別,但遺憾的是,對中餐最早、最古老的體驗是由早期的中國移民傳入的。基本上每壹個在西方開中國最早餐廳的老板都是1920左右的移民。中國的食物煙熏火燎,衛生差,在壹些國家屢遭醜化。很多餐廳的調味品很多,味精也很多,與西方清淡的飲食習慣不符。
關於裝修,有沒有餐桌專用的桌布?是純棉的還是化纖的?餐巾紙和餐具是否印有餐廳標誌?桌椅是量產還是定制?是否原始會影響餐廳的狀態。餐飲只是中西文化對比的壹個方面。現在中國對世界更加開放,它的實力正在拉近世界與中國的距離。怎樣才能讓別人更好的了解中國的積極因素?我們在中國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