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白河美食「葫蘆面」

白河美食「葫蘆面」

我們如今吃到的有很多 美食 都是在那個缺少糧食的歲月裏發明創造的,譬如“甜漿”(豆漿燒開煮包谷米,煮熟加糖精)、“模糊”(黃豆渣摻包谷糝煮熟)和“攪團”(細包谷面攪成晾冷成飯團)等,葫蘆面就是其中的壹種。

現在吃膩了白米細面、大魚大肉之後偶爾吃到上述飯食,好吃且有滿滿的回憶,母親仿佛又回到我們的身邊,在老舊廚房裏,在柴火竈臺旁,忙著壹家的三餐。

在那時,農村家家戶戶的豬圈上空或旁邊都要搭成壹個結實的葫蘆架,葫蘆架既可給豬們遮陽,又能結出亦菜亦飯的葫蘆。鮮嫩的葫蘆(用指甲輕輕掐得動方為鮮嫩)就是制作葫蘆面原材料之壹。

在制作 美食 “葫蘆面”之前先講個故事:

早些時候,村裏壹小夥在城裏娶回壹個媳婦,這位媳婦很勤快,過門不幾天就刷鍋料竈開始做飯了。壹天晌午,新媳婦問婆婆做啥飯,婆婆摘回來壹個葫蘆,放到案板上並指著它說,晌午搟這個葫蘆面吃!

新媳婦說,好勒!於是她開始和面,將面團捏成這個葫蘆模樣,放到鍋裏煮。

結果,可想而知:開飯時,全家都驚呆了,接著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

葫蘆面可不能像這位新媳婦那樣做了!在母親的手裏簡直是舉手之勞,只要有細麥面!

母親在面缸裏,小心翼翼地舀壹些麥面來,兌適量的水和成面團後在瓦盆裏“醒”著。然後到葫蘆架下選摘壹個鮮嫩的葫蘆回來,用鍋鏟刮掉葫蘆皮,也可用銑刀銑去皮。將去皮了的葫蘆用擦子擦成葫蘆絲,再炒熟備用。鍋裏呢,是滿滿的壹鍋水,竈膛裏添大火,把水燒開。

這時,瓦盆中的麥面團已經“醒”好了!在燒開水的時間裏,母親開始搟面,再切成面條。水開啦!下面條,下葫蘆絲。為什麽要摻壹大盆葫蘆絲呢?因為在那年月裏,麥面是非常精貴的細糧,只有來了客人後,我們才能沾光打個牙祭。少量的面條裏摻上大量的葫蘆絲,也能解決我們視覺上的饑餓!

圖文:張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