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城有什麽風俗
晉城風俗 方言 晉城人的主要語言為北方方言,但是有差異,晉城各地方言差異亦頗大,比如陵川人說話,晉城其他地方人不壹定聽的懂,沁水西的語言也不利於和其他地方人交流,陽城西的方言也是很有個性,外人也不能細懂。 晉城慶賀風俗 祝壽俗稱“過生日”。有大慶、小慶之分。逢十為大慶,年慶為小慶。大慶遍邀親朋,小慶全集兒孫。大慶的賀禮有壽匾、壽屏、壽聯、壽酒、壽肉、壽面、壽桃等。當兒女的還送壽衣。小慶則只送壽桃。壽桃即用面做成桃形,附青枝綠葉於其上。 滿月 生下小孩1個月頭上,來個慶賀。舊時因所生男女而分為大賀小賀。現則不分大小親戚均給小孩送些衣帽等物。 圓辮 男人蓄辮始於清代。長到13歲,辮子已留夠長,稱為圓辮。屆時,親友均攜帶禮物來賀,壹般均磅花饃(即用面做的花餅,上有花紋圖案,並有喜字,每個重為0.25公斤)。外祖母負擔特生日是,須送衣服鞋帽。左鄰右舍、熟識朋友多送辮錢。舉行宴會1天。 賀婚 親戚和領友給男方和女方送些衣服用品,送錢要用紅紙包住。 賀居 俗叫“餒方”(訛為暖房)。修起新房初住,新朋來賀。女方娘家負擔特重,不僅要送51個大花饃,還須送門簾、被褥、床單等物,歡宴1天。主人給來客吃“發家”煎餅。近些年,當天晚上還請人說書或放電影。 賀畢業 抗戰前很隆重。凡高小或初中畢業者,校方著人在門口先放3銃,然後在門貼上喜單、喜報。喜單為紅色長條,喜報為1張大黃紙。民國初期,高小畢業生,還將緞子懸掛在家中,緞子上寫著金字(如:畢竟功名從此始,業兼文武較前精“等)。此風在抗戰後消失。 賀入學和參軍 新中男建立後新起的風俗。考上大學、中專的學生和入伍的新兵,臨行前,親戚均請吃壹頓飯,並送些盤費。在農村、結婚、做滿月、做圓辮、餒房等慶賀,事先主方用花饃(壹個或若幹分之壹)贈客方,作為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