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馃是縉雲民間祭祀軒轅黃帝和清明祭祖掃墓的必備祭禮,也是壹種深受百姓喜愛的地方傳統美食。
縉雲民間做清明馃的歷史久遠,清乾隆《縉雲縣誌》有“清明寒食節,家做青馃,……埽於墓壇”的記載。可見,清明馃在古代僅在清明節前制作,主要用於祭祀。時至今日,縉雲街頭幾乎壹年四季都可以買到清明馃,它除了仍用於祭祀外,主要功能已成為老百姓喜愛的點心。
清明馃主料是“青蓬”(菊科野生植物鼠曲草)、糯米粉和餡子。其制作,先要到田畈采摘青蓬嫩頭,洗凈後放入沸水汆熟,撈出以清水除去苦味。再撈出擠幹細切,用石臼搗爛,搓揉分團。接著把熟糯米粉與蓬團相混,用石臼搗透,裹之以餡。馃餡分鹹、甜兩種。鹹的壹般由豬肉加介菜筍、或生菜豆腐炒制而成,甜的多為豆沙加糖捏團。清明馃有扁圓形、魚形等,俗稱“元寶馃”等。最後是在蒸籠底放壹層“馃葉屯”,放上生馃,隔水蒸熟食用。
縉雲清明馃采用古傳技藝制作,外觀青綠碧翠、晶瑩剔透,上口糯韌適口、清香美味。尤其是所用的青蓬,具有祛風除濕、調中益氣、止咳化痰功效,對降低血壓、治療消化性潰瘍,以及祛痰、鎮咳、鎮痛都有壹定作用。散發著淡淡清香、深含著濃濃親情和綿綿鄉戀的清明馃,不僅是縉雲傳統的特色小吃,同時又是保健群體的食療佳品。(麻松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