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獻哈達
哈達是藏語音譯。常在迎送、饋贈、敬神、拜年以及喜慶時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賀。這種禮節由來已久。據《馬柯·波羅遊記》中所寫,蒙古族“過年過節時都互相用金銀玉石做的禮品同白色綢布壹起捧獻”。
2、遞鼻煙壺
遞鼻煙壺是蒙古民族古老的習俗,在蒙古包裏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壹個精致象個瓷瓶樣的小壺,敬給客人嗅,這就是裝著鼻煙的鼻煙壺。遞鼻煙壺也有壹定的規矩。
如果是同輩相見,要用右手遞壺,互相交換,或雙手略舉,鞠躬互換,然後各自倒出壹點鼻煙,用手指抹在鼻孔上,品聞煙味,品完再互換。如果是長輩和晚輩相見,要微欠身,用右手遞壺,下輩脆足,用兩手接過,各舉起聞嗅,然後再互換。
3、歲時風俗
蒙古民族最重要的節日要算過年,壹般進入臘月十五,人們就著手作過年的準備工作。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壹天,全家人或親友聚在壹起飲食娛樂送火神。從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五,是過大年最歡樂的幾天。
大年三十夜幕降臨後,人們便聚集在最年長者家中,開始除夕“乃日”(宴會),全家人盡情享受“守歲”。除夕宴會上應備辦“三鍋”壹鍋是奶茶鍋;二鍋是羊背鍋;三鍋是肉湯飯食鍋。宴會中最少唱三首歌。
4、飲食
蒙古族的飲食大致分三大類,即肉食、奶食、糧食。壹日三餐,兩稀壹幹,早晨中午壹般喝奶茶泡炒米、奶食、手扒肉,晚上氽羊肉下面條、吃包子。
5、生產風俗
馬,是牧民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凡是放牧、探親訪友、出外辦事都需乘馬。馬的體質不但結實強健,而且極耐粗放飼養,以忍苦耐勞著稱。日行可達壹百至壹百五十公裏。草原牧民無論男女老幼都能騎馬。
勒勒車,也叫“大樣車”,這種車的輪子較高,直徑最長的有壹米四、五。軸輪多是用樺、榆、硬雜木而制成,車轅較長,除車身外壹般相當於半身的長度。它可以拉水、搬運蒙古包、運燃料、用於婚喪嫁娶,適應於草原、沙漠上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