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看了這本梁實秋先生的《人間食色,至味清歡》,更惹起了我的饞蟲,恨不能鉆進書裏吃起來。
壹個作家從哪裏出生,在哪裏長大,故鄉對他的影響會是壹生壹世的,故鄉的風景、人文,還有食物,有很大概率會成為他筆下的文字,
就像我之前看的汪曾祺老師寫的關於江蘇高郵,他家鄉的各色美食,家鄉話、風土人情等等,而梁實秋先生在北京長大,自然會寫到許多北京的地道風味,像北京烤鴨、冰糖葫蘆、豆汁兒,吸引得我多想去壹次北京,去他寫的地兒,親自嘗壹嘗。 ?
美食能撫慰人心,美好的文字也是。每每晚上讀起這本書,便感覺生活還是如此有趣味的。梁實秋先生也像我們普通人壹樣嘴饞,從他的文字裏我能可以看出來,他也是壹枚“吃貨”,不僅會吃,還會寫,不僅會寫,他還用他了解的壹切進行歸納總結,把好吃的寫得讓人垂涎三尺,讓人感覺他就仿佛坐在我們面前,壹邊吃壹邊介紹著這些食物背後的。
無論是寫記憶中家鄉的味道,還是異域食色,無論是有名的酒莊茶樓,還是農家小菜、地方小吃,他都能娓娓道來,無偏無頗。隱藏在美食背後的不僅僅是舌尖上的味道,更是記憶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文化的味道。要想把生活過得熱氣騰騰,不僅要愛吃,更要懂吃、會吃。
隨著年齡漸長,七零八碎不如意的事情,日漸多了起來,曾經以為自己的夢想是星辰大海,可能我們最後連自己家門口的超市都懶得去,成為了宅男宅女,面對著家徒四壁,而山河遠闊,人生苦短,不如壹碗人間煙火,不如所愛的人就在身旁,坐壹桌美食,感受人間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