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寺有主峰兩座,海拔1050米,遠望形如兩錐體矗立,飛來寺坐落於兩山峰之間,通向山上的小道如玉帶纏繞,小道兩旁綠樹成蔭。站立尖山山頂俯瞰,四周群山延綿,壹覽無余,盡收眼底。山下的爛碑堰水庫更象壹顆璀燦的明珠,灑落在山間。
民間流傳金鼎山觀音菩薩飛到三岔鎮尖山山頂顯靈,居士歐群誌、信眾穆文棟等先後為尖山修建了廟宇、山頂八角亭。2002年,尖山飛來寺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春天,在新來的住持大師釋照圓的努力下,新修了法華殿、財神殿、大悲殿,2014年,本地集休閑、住宿、餐飲、娛樂於壹體的觀音院及附屬工程已經建成。
在三岔鎮歷屆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已對尖山壹部分25度以上的陡坡地實施了退耕還林工程,山上還植了樟樹、女貞樹等樹種,同時還植有桃樹、李樹、梨樹等經果林木。半山的土地已花巨資全部實施了土地治理,成階梯狀分步,已成為現代觀光農業的壹道靚麗的風景線。
尖山腳下的燦碑堰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春天的尖山,春意盎然,山上的桃花、李花、梨花和山上的野花爭奇鬥艷,次第而開。春天的尖山,更顯生機勃勃。山上還有厥苔、柴胡、折兒根等山野小菜分布其間。
尖山飛來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已成了休閑旅遊的好去處。在這裏,妳吃的不僅是無公害、無汙染的農家小菜,還可以品嘗到山間野菜,更可品嘗到飛來寺自制美食壹絕---包葉臭豆腐。在這裏,還可以親身體驗耕作之艱辛、勞作之喜悅。
飛來寺腳下的爛碑堰,就座落在尖山腳下。始建於1955年,總庫容147萬立方米,是壹個集灌溉、人畜飲水、防洪於壹體的綜合性水庫,是三岔鎮集鎮的飲用水源點。為了將該水庫更好的開發利用,2010年,三岔鎮已從其它地方選取了飲用水源點,該水庫已退出了承擔集鎮飲水重任的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