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高郵鹹鴨蛋在初中《端午的鴨蛋》課文中。
《端午的鴨蛋》是當代作家汪曾祺於1981年創作的壹篇散文。文章記敘了作者家鄉端午節的壹些風俗,著重介紹了家鄉鹹鴨蛋的特色,流露出對兒時生活的懷念,表達出了對兒時生活以及童真童趣的懷想,對故鄉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全文布局清晰,各情節環環相扣,壹絲不亂,語言閑適自由,趣味盎然,充滿生活情趣。此文通過介紹端午的種種風俗以及家鄉的“端午的鴨蛋”,表現出作者對兒時生活的懷想,以及對故鄉的熱愛。
所寫內容雖然簡單,但作者善於在平時的生活中發現美,用濃濃的深情,釀出了人生滋味。文章由描述家鄉端午節的各種風俗入手,突出放黃煙子和吃“十二紅”,由此引出高郵鴨蛋,接著詳細介紹高郵鴨蛋的名氣、色、香、味、吃法、傳統等。
然後寫童年端午節的壹個特別遊戲風俗壹結鴨蛋絡子,最後寫用鴨蛋裝螢火蟲的遊戲以及由此引發的聯想。整篇文章思路清晰,結構緊湊整齊。
名家點評
當代作家蘇北《憶·讀汪曾祺》:“讀汪先生的文字,我有時就搖頭嘆息,大師的文字總是能通俗明白,又雅致蕭疏,所談皆為吃喝之俗事:炒米、焦屑、端午的鴨蛋……可寫得文采繽紛,饒有興致。”
當代作家、教育家甘其勛《甘其勛自選集·上》:“我國的南方和北方,東部和西部,也有不同的民間習俗,如《雲南的歌會》(沈從文)、《端午的鴨蛋》(汪曾祺)與《吆喝》(蕭乾)就有不同的文化風味,這樣的陌生化閱讀有助於提高獨立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