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應4年(1868年)3月(和歷年月),新政府軍控制的奧羽鎮撫總督九條笑道決定討伐會津藩。奧羽諸藩認為討伐會津藩牽壹發而動全身,因此於潤4月集體向總督府提交請願書,爭取對會津藩的從輕處理。然而代表新政府軍的世良修藏駁回了請願書,仙臺藩藩士為此在福島暗殺了世良修藏。5月3日,仙臺藩、米澤藩、秋田藩、盛岡藩、二本松藩等25個藩結成奧羽列藩同盟對抗新政府軍,之後又有北越的長岡藩、新發田藩等7個藩加入,至此奧羽列藩同盟中***包括32藩。
5月16日,以白河口之戰為開端的北陸地區戰線逐漸向沿海的平瀉、平、會津國擴大。奧羽列藩同盟軍(舊幕府軍)由於使用戰術不當,再加上武器落後而節節敗退。7月,秋田藩脫離同盟,之後三春藩投降。7月27日,新政府軍接收了三春藩之後進軍本宮。
二本松城方面雖然正確的判斷出新政府軍的動向而加強了防衛,但由於之前增兵白河方面,留守藩兵數量有限。二本松藩藩主丹羽長國逃往米澤,其家老丹羽壹學組織二本松藩60歲以上的老人和12~18歲的小孩組成二本松少年隊。由木村銃太郎擔任隊長的少年隊在城南大壇口布防。29日早晨,東邊的供中口首先被新政府軍擊破,大壇口也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戰鬥中少年隊隊員基本上全部戰死,丹羽壹學在城中放火後剖腹自殺。
戰死的少年隊16位隊員葬於二本松歷代藩主墳墓所在的大隣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