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同風俗。專家介紹稱湯圓也稱“湯團”或“圓子”“團子”,南方人還稱為“水圓”“浮圓子”。每到正月十五,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
民俗專家表示,煮湯圓時,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壹輪明月掛在雲空。天上明月,碗裏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征著團圓吉利。因此,吃湯圓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調查同時也顯示中國人對傳統節日的傳承和熱愛,也是對中國文化的壹種熱愛。吃元宵要吃出不壹樣的味道。
另外,湯圓的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擴展資料:
元宵吃湯圓飲食註意
元宵湯圓無論怎樣吃,都得註意不能多吃,糯米雖好,卻不易消化,吃多了胃會不舒服。吃時最好食量減半,比如平時能吃四兩米飯的,糯米吃二兩就足夠了。否則會由於糯米本身黏滯、不易消化,而引致胸腹脹滿,這就得不償失了。尤其是老人、兒童等腸胃功能本身很弱的人需要特別註意。
專家提出,特殊人群最好少吃或不吃傳統元宵,患有高血脂、糖尿病的人群壹定要限量。春節期間很多暴飲暴食的人易患急性胃腸炎,多吃元宵會加重胃腸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