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潮州打冷,指潮州大排檔經營的大眾化冷盤熟食。這些食物不同於潮州筵席常見的燕翅鮑參肚等高檔菜肴,多數是潮州風味鄉土菜式,通常由如下幾類組成:壹是鹵水類,如鹵鵝、鹵豬腳、鹵豆幹等;二是魚飯類,常見的有巴浪魚、大眼雞和紅鸚哥魚等,按照潮汕的食俗,薄殼米、紅肉米和凍紅蟹、凍小龍蝦等貝殼蝦蟹均屬此類;三是腌制品,常見的有腌膏蟹、腌蝦姑、鹹血蚶和菜脯、鹹菜等;四是熟食類,如豬腸鹹菜、豬尾燉豆仁、春菜煲等。這些菜式全部都以明檔方式擺放出來,或大鍋慢火煮著,客人站在攤前,無需詢問菜名,看見喜歡的用手壹指,旁邊點菜的人便會記錄下來,有時剛坐到位子上,所要的菜肴已然送到餐桌。潮州打冷,就是這樣壹種潮式快餐。
至於為什麽要稱為“潮州打冷”,至今還沒有壹致的說法。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名稱源自香港,是粵語的叫法,若用潮汕話或普通話講出來,聽者往往不知所雲。而粵語“打冷”壹詞,傳說是由潮州話“打人”演變而來的。原來在上世紀50年代,香港黑道人物常到餐館吃霸王餐,但潮州人也不是好惹的,香港第壹大幫派“新義安”便是潮州幫。當年餐館夥計壹旦發現有人前來吃霸王餐,便會大喊“打人”以召集夥伴和鄰近的老鄉壹起對付吃白食的人。慢慢的香港人就將這種大排檔稱為“打冷檔”,比如香港潮籍美食家蔡瀾在《至上香腸》壹文中就說:“香港打冷檔做的紅腸……”將打冷檔經營的潮式食物稱為“打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