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餐(buffet),是起源於西餐的壹種就餐方式。廚師將烹制好的冷、熱菜肴及點心陳列在餐廳的長條桌上,由客人自己隨意取食,自我服務。這種就餐形式起源於公元8—11世紀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式餐前冷食”和“亨聯早餐(Hunt breakfast)”。
自助餐 (3張)
相傳這是當時的海盜最先采用的壹種進餐方式,至今世界各地仍有許多自助餐廳以“海盜”命名。海盜們性格粗野,放蕩不羈,以至於用餐時討厭那些用餐禮節和規矩,只要求餐館將他們所需要的各種飯菜、酒水用盛器盛好,集中在餐桌上,然後由他們肆無忌憚地暢飲豪吃,吃完不夠再加。海盜們這種特殊的就餐形式,起初被人們視為是不文明的現象,但久而久之,人們覺得這種方式也有許多好處,對顧客來說,用餐時不受任何約束,隨心所欲,想吃什麽菜就取什麽菜,吃多少取多少;對酒店經營者來說,由於省去了顧客的桌前服務,自然就省去了許多勞力和人力,可減少服務生的使用,為企業降低了用人成本。因此,這種自助式服務的用餐方式很快在歐美各國流行起來,並且隨著人們對美食的不斷追求,自助餐的形式由餐前冷食、早餐逐漸發展成為午餐,正餐;由便餐發展到各種主題自助餐,如:情人節自助餐、聖誕節自助餐、周末家庭自助餐、慶典自助餐、婚禮自助餐、美食節自助餐等;按供應方式,由傳統的客人取食,菜桌成品發展到客前現場烹制、現烹現食,甚至還發展為由顧客自助食物原料,自烹自食“自制式”自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