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他們壹條長長的臘腸,寓意著祝福生活長長久久、紅紅火火。過年的時候當然不能忘了給公婆送上壹份冬日的暖心禮物了。那壹掛掛臘腸是餐桌上最有年味兒的美食也是全家人團圓熱鬧的縮影。
臘腸是壹款傳統的風味食品,制作的食材包括豬肉碎、食用鹽、料酒、白酒等。灌好的臘腸需要懸掛在通風、幹燥的地方晾曬或是進行烘幹處理。臘腸的質地較硬,烹飪之前可以將臘腸清洗後,放入蒸鍋蒸熟再烹飪,這樣既能保持臘腸的口感,也能保證臘腸的風味。
紅彤彤香噴噴的臘腸,切壹盤端上來,舌尖味蕾上的滿足,是新年不可或缺的壹部分,老壹輩的人說沒有臘腸的年,是不完整的。過年送臘腸也是很多地方的壹個傳統,主要壹個原因就是因為在古代的時候,肉類這些食物其實是非常罕見的,所以拿來送人是非常好的壹個選擇。
臘腸的由來:
因為傳統的制作時間都在臘月,再加上臘月距離新年在時間上比較近,在物質不豐富的年代,為慶賀新年的到來,家家戶戶會殺豬宰羊宰雞鴨鵝,以備過年。古時沒有冰箱,有些肉了也不能儲存太長時間。故吃不了的即要用鹽腌制後風幹,晾曬等工序,做成長長的臘腸,以便長時間地保存。因為是在臘月制作,故而又稱為臘腸。
臘腸起初是農民自家加工和食用,待春來夏至吋,農忙時補充肉食營養和侍客之用!後來運到城裏去銷售,就傳遍了全國各地,於是臘腸的味道和特色也具有地方性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