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的飲食文化特點如下:泰國人喜歡食用富有刺激性的調味品,如辣椒,蔥,蒜,姜等
拓展知識:
泰國地處熱帶,氣候濕熱,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自古以來泰國人民就以種植水稻為生,所以米飯成了泰國人民的主食。並且由於泰國河流眾多,瀕臨大海,各種水生動物例如魚、蝦、蟹等水產品也成為了泰國人民日常生活飲食的最愛。
在泰語裏,“米魚”就是食物的代名詞,而“吃米飯吃魚”就代表著吃飯的意思,從而表明了米和魚在泰國飲食中的重要地位。
泰國的飲食是在融合了各地飲食文化的基礎上,而衍生出的壹種全新的飲食風格。歷史上泰國與中國、印度、中東以及歐洲國家之間的文化與經濟往來,使得泰國飲食文化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例如泰國菜的調味來自印度南洋菜系,炒菜等烹調手法學自中國。但是泰國飲食又不是簡單的照抄照搬,壹些外來的飲食特點被本民族的習慣所代替,如印度飲食中使用的酥油被椰油取代,椰汁代替了其他乳制品,食材中增加了新鮮的草藥等等。
所以,泰國飲食實際上是在自身的飲食文化基礎上,把東方和西方的飲食特點有機地結合在壹起,?並將這些外來的飲食概念融合在壹起,?從而在長時間的發展演變中成為壹種極具特色的當地美食,形成了獨特的泰國飲食文化。
泰國菜的味道濃烈,口味通常以酸、辣、鹹為主,尤其以酸、辣為重,基本上是無辣不歡。泰國地處熱帶和亞熱帶,氣候炎熱、潮濕,這種特殊的氣候條件造成了泰國人民對酸味和辣味的依賴,以此來增加食欲和去除體內的濕氣。
外國人首次品嘗泰國菜通常是入口時酸酸甜甜,咽下時辛辣爽口,過後細細品味,回味悠長香濃。但是,泰國飲食的味道又十分註重調和,無論其味道是辛辣或者溫和,都遵循了互相融合、互相包容的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