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很多年以前,琳達還只是個十六歲的姑娘,壹場突然的疾病奪走了時刻關心和疼愛她的媽媽。壹所醫療機構征求父親對於捐獻母親的眼角膜問題的態度,父親默然點頭,然而,琳達卻不是這麽想的,她認為父親沒有資格去捐獻母親的眼角膜。如果壹旦捐獻,就是對母親的不尊重,而且壹旦捐獻出去,媽媽在天堂就不能做壹個健全的人。
就在這時,父親個她上了壹節令她終生難忘的課:
“不錯,琳達,最疼愛、最體貼我們的媽媽先我們而去了,我們很傷心。簡直可以用‘傷心欲絕’來形容,但妳有沒想過,那數以萬計的盲人由於視力為0而多麽痛苦呢?他們看不見初升的紅日;看不見那雄偉的高山;看不見那潺潺的流水,看不見那藍藍的天、看不見在藍天中飄舞的白雲;也看不見綻放在藍天白雲下那五彩繽紛的花朵。妳還記得讓*彼得潘寫在盲人的木板上的話嗎:‘春天到了,可是......’”這壹番振聾發聵的話語永存於琳達的心底。
時隔二十年,琳達已經有了女兒,而琳達的父親卻因患嚴重風濕病也被接到琳達的家中,女兒在與外公的接觸中,也慢慢成為了壹個品德高尚的孩子。
又過了幾年,父親溘然長逝,即將沈眠於黃土地下之際,琳達按其遺囑捐獻了眼角膜。可是善舉後的第三天,又壹場噩夢降臨了——女兒在壹場車禍中喪生,臨走前告訴媽媽壹定要捐出自己的眼角膜,和別人壹起分享光明。她死後沒多久,她的眼角膜就送給了那些更需要的人。
琳達的爸爸、媽媽和孩子都捐出了光明,與別人分享了光明,他們的眼睛是永生的。在故事背後,我看見了他們分享出來的光明,那僅僅只是現實中的光明嗎?不!那更是他們精神上的“光明”,人格上的“光明”!
我想,生活中正是因為有了這麽多愛分享的人,才使生活裏的快樂越來越多,煩惱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