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西安壹漢墓發現2千年前糧,古代人主食是啥?

西安壹漢墓發現2千年前糧,古代人主食是啥?

在西安黃渠頭,考古人員發現壹座西漢古墓裏還保存著2000多年前的糧食,目前提取出的糧食樣品有黍、粟和麻籽,這些糧食被裝在壹些圓柱狀口袋和陶罐裏,雖歷經千年時光,仍能相對保存完好。我們現代人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小麥面粉等,那古代人的主食是什麽呢?下面讓我們來看壹下。

稻米

稻米就是我們所吃的大米,發展到今天,大米已成為我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食,也是民生的基本需求。可在古代的唐宋朝以前,大米並不是當時重要的糧食品種,唐宋時稻谷向東南方向的長江中下遊地區轉移,由於南方河流遍布水資源豐富,很適應稻谷生長,穩定高產的稻谷便逐漸成為古人的主食,大片田地也得到開發,使江南許多地方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天下賦稅之源。

大麥和小麥

在漢代的時候,北方地區開始大面積種植大麥小麥,生產技術發展也解決了麥子的灌溉及磨粉問題,不過磨粉後的面食只是富有人家的專享,老百姓只能把大小麥脫殼之後,煮熟做成麥飯來吃。在那個生產力落後,很多老百姓還未解決溫飽問題的情況下,大小麥的生產周期,剛好在粟和黍產量青黃不接的時候成熟,有效解決了老百姓的口糧問題。

粟和黍

粟是我國第1種被馴化的重要農作物,其野生品種為全國各地均有分布的狗尾巴草,粟是五谷之中最耐保存的作物,它的外殼很硬,能有效防止腐敗和蟲蛀,脫殼後被稱為小米。黍和粟經常被古人放在壹起,稱之為黍粟,其實它們是不同的農作物,黍脫殼後被我們稱為黃米,煮熟後具有粘性。

大豆和芋頭

在史前時代人們就開始種植大豆了,那時主要在東北種植,隨著大豆品質逐漸提高,戰國時期已經取代了黍的地位,與粟並列為重要的主食,當時大豆被稱為?菽?。此外芋頭也在很早的時候就被人們所種植了,其出現時間甚至早於野生稻谷和粟,最開始的吃法,也只是把芋頭放入燃燒後的灰燼裏煨熟。此外,近古代主要的主食還有番薯、馬鈴薯和玉米等。古代有些地方還種了大量的麻,麻是壹種經濟農作物,用來紡麻織布,解決普通老百姓的穿衣問題,麻籽則被當作糧食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