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鴨在玉溪菜譜中向居首位,馳名全省,清代著名詩人楊竹溪有《棋陽竹枝詞》贊玉溪燒鴨。其詩雲:"鴨卵能教谷抱成,百千萬億廣資生。紅泥爐內包燔熟,大嚼何辭飲巨觥。"玉溪燒鴨近似北方烤鴨,但又有自己的特點,多選用四十至六十天、重量在壹公斤左右的子鴨加工烤制而成,皮脆香、肉滋嫩,加入花椒鹽,更是香味濃郁。玉溪燒鴨因為選用以青松針葉曬幹扭成的"草團"為燃料燒成的又叫做"青松燒鴨",具有獨特的玉溪風味。每年夏秋季節,玉溪大街小巷燒鴨店林立,品鴨的人熙熙攘攘,評色品味,大飽眼福、口福。青松"草團"純凈而有清香味,其炭火力較強而耐燒。用它燒成的燒鴨,熟透度適中,顏色金黃美觀,味道清香可口。這種燒鴨選用40-50天齡的玉溪肥壯子鴨為原料,經過去血、拔毛,除去臟腑、清洗、用滾水燙、上蜂蜜、裝燒湯等工序後,用鐵鉤懸掛於已被青松"草團"燒得熾熱而余炭尚紅的土爐內烘燒,不斷觀察轉動,透熟後取出上席,佐以椒鹽,輔食蔥醬。
冬瓜蜜餞是雲南玉溪的著名小吃之壹。具有清涼甜脆、透明無渣的特點。分為紅蜜餞和白蜜餞兩種,兩種蜜餞均呈透明狀,且色澤鮮艷。玉溪冬瓜蜜餞雖然稱蜜餞,卻並非以蜜制作,而是選用上等紅、白糖精工制成,質優味美,讓人吃後真有“不是蜜味勝似蜜味”感覺。相傳玉溪制作冬瓜蜜餞始於明代後期,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民國初年玉溪鳳香齋糕點鋪名師唐家榮曾創“水晶蜜餞”,使玉溪冬瓜蜜餞聲名大震,並暢銷海內外。
雲南美食--鱔魚米線是雲南玉溪著名的風味小吃。米線對於雲南人來說是壹種飲食文化,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壹日三餐都可以吃米線。鱔魚米線的由來,民間流傳壹個故事:很久以前,有戶窮苦人家晚年得子,親朋紛紛前來祝賀。可是,他家窮得半年沒吃肉,只有些許米線,但哪來的米線“帽子”呢,急得沒法,老人就捉了些鱔魚來做“帽子”待客。誰知,米線壹端上桌,香味四溢,客人們嘗了後贊不絕口,連問這種米線叫什麽名字,主人隨口答道:“鱔魚米線”。從此,鱔魚米線便逐漸流傳開了。而且越制越精,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