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用石膏或酸黃漿水作凝固劑,其特點是漿液溫度高,凝固劑作用迅速,豆腐的硬度和韌性高,含水量低,味道香,蛋白質含量在7.4%以上。嫩豆腐,稱為南豆腐、軟豆腐。壹般來說,它指的是用石膏作為凝固劑制成的高含水量的豆腐。它的特點是質地細膩,有彈性,含水量大。壹般來說,水分含量為85%-90%,蛋白質含量超過5%。盒裝豆腐和用葡萄糖內酯作為凝固劑的袋裝豆腐也屬於嫩豆腐的範疇。味道和質地是不同的。老豆腐的質地比較緊密,顏色為黃色,不容易破碎,所以口感比較紮實。而嫩豆腐質地細膩、光滑、潔白、易碎,有壹種入口即化的柔軟感覺。
不同的制造方法。老豆腐用鹽水作為凝固劑,使豆腐成形。成型後,通過壓制豆腐來排出豆腐。因此,老豆腐堅固、有彈性、硬度高。嫩豆腐使用石膏或 "葡萄糖酸內酯 "作為凝固劑。它們的凝固速度要比鹽水慢。最後,嫩豆腐比老豆腐更軟。總的來說,它們對人體有相同的營養作用。從補鈣的角度看,兩者之間沒有區別。從鉀含量來看,嫩豆腐的鉀含量是老豆腐的1.45倍。如果想補充鉀含量,可以多選擇嫩豆腐。在鋅和相含量方面,老豆腐的含量大約是嫩豆腐的兩倍。如果想補充這兩項內容,可以多選擇老豆腐。
有豆腐的地方就有江湖,"豆腐腦鹹甜之爭 "是壹個老話題。壹位微博網友曾說。"就豆腐腦的鹹度和甜度而言,我們可以看到北方和南方的差異...... 我們看到對方都想吐"。戰爭的形勢可想而知。豆腐腦被認為是豆腐的 "中間產品"。雖然有差異,但都屬於同壹家族。說到 "南北戰爭",豆腐也不能幸免。從超市裏的豆腐分類可以看出,人們每天都在 "打打殺殺"。
豆腐是由大豆磨碎、煮熟、凝固而得到的。老豆腐和嫩豆腐的區別在於使用的凝固劑不同。老豆腐也被稱為北豆腐。凝固劑是鹽水(主要是氯化鈣或氯化鎂)。嫩豆腐也被稱為南豆腐。凝固劑是石膏(主要是硫酸鈣)。從補鈣的角度看,吃老豆腐和嫩豆腐沒有什麽區別。補鈣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吃20~25克大豆制品。25克大豆大致相當於77克老豆腐或150克嫩豆腐。壹盒約300克的豆腐,無論是涼拌、熱炒還是做成豆腐湯,都足以滿足壹個三口之家壹天的豆制品推薦攝入量,並補充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