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四川樂山的代表性非遺有哪些

四川樂山的代表性非遺有哪些

四川樂山的代表性非遺有小涼山彜族刺繡、羅城麒麟燈、紙鄉秧歌等。

1、小涼山彜族刺繡

小涼山彜族刺繡歷史可以追溯至三國時期,在明清時期盛行,在彜族姑娘的巧手下,彜族刺繡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壹直流傳至今。小涼山彜族刺繡在傳統彜繡黑、黃、紅三色基礎上,增加了藍、綠、白三色,繡娘們根據不同的紋樣將反差較大的紅、黃、綠、藍、白等色彩合理搭配。

間隔點綴在黑色衣物的衣領、衣襟、袖臂、項背上,讓樸實沈穩的黑色、青色與這些色彩搭配出千變萬化的效果,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更具地域特色的刺繡風格。

2、羅城麒麟燈

羅城麒麟燈是中國民間舞蹈藝術的壹個分支,流行於四川犍為縣羅城鎮的集舞蹈、音樂、武術、美術於壹體的民間燈舞。200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四川省第壹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壹是土地出場,二是麒麟在雲朵中飄飄下凡,眾多彩女相伴載歌載舞,三是天將威武出場,最後大聯歡。

3、紙鄉秧歌

夾江是享譽全國的“蜀紙之鄉”。紙鄉有史即有紙,有紙即有舞。紙鄉秧歌是以夾江悠久的手工造紙技藝為題材,以竹麻號子、唐燈等夾江民間特色文藝為內容,融合體育健身和民間勞動的特點,旋律優美動聽,舞步靈活俏皮,獨具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曾走進央視,舞到韓國。

羅城麒麟燈的典故:

羅城麒麟燈故事源於七仙女與董永的神話傳說,相傳七仙女被王母強行帶回天宮後,生下壹子,董永發憤苦讀,高中狀元,玉帝聞訊後,派壹名天將護送董永的兒子乘坐麒麟下凡,來到長安,在會仙橋將其子送與董永,這就是民間俗稱“麒麟送子”的來歷,它是人們發自內心對人世間壹種美好的祝願,每逢春節,耍起麒麟慶賀新年佳節,寓意吉祥幸福。

此後形成定規,每逢年節或重大事件,都會舞起麒麟燈舞作為慶賀,麒麟燈舞表達出當地群眾對於生活的美好希冀。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羅城麒麟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