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新春,羅涇人就開始為年貨緊張忙活起來,家家戶戶都開始備醬鴨、炸肉圓、做走油肉……
在很多羅涇人的年夜飯菜單中,濃油赤醬的醬鴨是必不可少的壹道菜,也是年夜飯餐桌上的第壹道菜。 鮮嫩的鴨肉被醬油染成好看的深棕色,濃郁的醬香撲鼻而來——鴨子的皮微鹹,淡淡的鹹味調出了鴨肉的鮮味。
晚飯正式開始前,壹大盆炸好的肉丸總會吸引孩童們的註意,拿幾個當零食吃。做燉菜時,家庭主廚們也會抓上壹把象征著“團圓”的肉丸。
走油肉,又稱油炸肉,炸皮肉,是壹種極富特色的民間美食。豬肉表皮結起“大波浪”,夾壹塊放在嘴裏,肉質肥而不膩,入口軟硬適中,吃過後齒頰留香。從前人們做走油肉,主要是因為它能保存得更久,除夕夜吃不完,年初壹蒸壹蒸,還是壹樣地香。
蒸三鮮:說是三鮮,其實料很多
由蛋卷、鹹肉、爆魚組成的蒸三鮮,也是羅涇人過年必須置辦的“年貨”。
羅涇農家蒸三鮮,用料講究,壹碗裏種類很豐富。雖名為蒸三鮮,可裏面的食材不止三種,人們通常會碼上壹層層的排骨、鹹肉片、蛋卷、爆魚,肉丸、水發肉皮等,還會添幾只河蝦提鮮。簡單地清蒸,金黃耀眼的蛋餃、海綿般吸滿湯汁的肉皮、鹹香四溢的鹹肉、鮮甜濃厚的熏魚等,滋味好得不得了,象征著來年的豐收富余。
魚圓:制作講究,關鍵是細膩
魚圓是江南地區傳統菜品,逢年過節餐桌上總是少不了。
臨近春節時,羅涇人就要開始制作料足、味鮮、無添加劑的魚圓。吃魚圓時不必考慮魚刺暗地“使絆”,是愛食魚者的福音。“細”是魚圓的壹貫特征,質地細密、口感細嫩,需由心思細膩的人來制作,剔除魚刺、切剁魚肉、攪拌魚茸……魚圓的誕生過程似乎由力度和速度主導,但環環相扣,食材的擇選、輔料的用量、加工的時間等均藏有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