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也有品牌效應,比如說壹直流傳至今的東坡肉。
東坡肉,又名滾肉、東坡燜肉,據說是由北宋文學家蘇軾首創的。蘇軾,世人稱其為蘇東坡,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和書畫家,蘇軾少年成名,入仕很早,壹生在很多地方做過官。蘇軾是壹個喜歡美食的人,走到哪裏都要嘗嘗當地的美食,很多時候不僅是品嘗,往往還會親自下廚,因此對於制作美食也很有自己的心得。
蘇軾在杭州做官期間,遇到了壹次大雨。河水沖垮了堤壩,湖水泛濫,他就冒雨組織百姓挖通河道,不顧個人安危並且在西湖上築了壹道堤,防止湖水泛濫。當地的老百姓因此特別感激蘇東坡。於是在過春節的時候,大家不約而同來蘇軾家裏送肉送酒。盛情難卻,蘇軾就收下了這些肉。但這麽多的肉他也吃不完,他也知道百姓們為了給他送禮,很有可能家裏都沒有肉過年。於是他就想了個辦法,叫人將豬肉切成方塊,加上調料燜熟以後,挨家挨戶把肉分送給了百姓們。這樣不僅自己接受了老百姓的好意,而且還給老百姓送去了過節的菜。大家感激蘇軾的體恤,就把他送來的這道菜叫做“東坡肉”。
蘇東坡雖然當官很多年,但是官運卻不是很順暢,可是蘇東坡有壹個寬廣的胸懷。所以後世人們認識蘇東坡並不是因為他的廚藝,而是蘇東坡的佳詞美句。畢竟美好的詩句可以讓人文傳頌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