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飯來源於銅仁古代社日祭祀的習俗,發展為今天社日以社飯祭祖。
社飯自古有之,是中國漢、土家、苗、侗族等民族祭祀社稷的壹種食品。吃社飯,主要在社日(即立春後第五個戊日)進行,民間習慣稱為“過社”、“攔社”等。
社飯是湘鄂川黔地帶的美食,最初是用來進行民族祭祀的食品,壹般是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進行社飯祭祀。拜祭土地廟土地公,祈求來年播種順利,風調雨順。
由於民族習俗才誕生了社飯這種少數民族獨特地區的美食,社飯做好後聞著香起撲鼻,有壹股淡淡菜香,顏色帶壹點點淡綠,吃起來鮮甜可口,老少皆宜。
相關內容
貴州省銅仁市,重慶市秀山、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天柱縣註溪鄉、蘭田鎮、邦洞鎮、鳳城鎮、社學鄉、渡馬鄉、坪地鎮,鎮遠縣報京鄉、金堡鎮、江古鎮、舞陽鎮等地也過社。在湖南省湘西鳳凰、懷化芷江新晃麻陽土鄉苗寨都有過春社吃社飯的習俗。
社飯主要在社日(即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進行,也就是春社。戊日屬土,所以這天也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人們以此祈年景順利、五谷豐登、家運祥和。這壹天,家家戶戶都要煮社飯吃,以示過社。客人如碰上這個節日,那就大飽“口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