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清明節祭祀貢品壹般有(菠菠稞、光餅、豆腐和面點 )。
福建清明節習俗中掃墓祭祖要供奉供品,壹般有光餅、豆腐和面點等,但有壹供品是絕對少不了的,即福建特制的“菠菠稞”,所以福建清明節家家戶戶都要做菠菠稞,現在即使大家家裏不自己動手做了,也會從街上買回家。
福建清明節制作菠菠粿的風俗,宋元明三朝未見記載,大約在清乾隆以後才興起。考其淵源,應由“寒食”和“青飯”演變而來。在傳統民俗節日清明節裏,用菠菠粿來祭祀祖先,互贈親友,是福建特有的風俗之壹。掃墓時如帶供品亦極簡單,光餅、豆腐、面點和菠菠粿即可。
:福建清明美食有哪些
莆田清明龜:清明龜,因外形酷似龜狀得名。是莆仙壹帶最具特色的節粿。粿皮用糯米和鼠曲草磨粉拌和溫水制成,以紅綠豆或地瓜幹加糖煮熟為團餡,用龜形木質模印制作成龜的形狀,放入蒸籠蒸熟。成品色淡黑,質韌、味香,可口健胃。
廈漳泉潤餅:潤餅是以面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也稱“擦病”、“春餅”,是閩南、臺灣著名的民間吉祥民俗食品。食用時鋪開餅皮,卷上胡蘿蔔絲、肉絲、蚵仔煎等混合菜肴,制作簡單,吃起來香潤可口。也有人把它再油炸成金黃色而成,更為香脆可口。
泉州麥餡粿:清明時節恰逢小麥、甘蔗收割完成,舊時泉州勞動人民因生活拮據,只能將麥粉與蔗糖混合揉團蒸煮,以此作為祭品,久而久之,成了泉州清明節的壹樣傳統食物——麥餡粿。麥餡粿有鹹甜兩種口味,鹹的外皮呈綠色,甜的外皮呈褐色。
龍巖艾糍:每到春季,田頭水邊就會長出壹叢叢艾草,綠色的葉子盤旋而上,如寶塔般。這時,女人們會把它們采下來,回家將糯米蒸熟之後拌入艾葉壹起舂成米膏,在中間包些花生或芝麻餡,團成壹個個綠綠的小粑粑放進鍋裏蒸熟,這就成了有名的客家美食“艾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