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炸撒子
油炸撒子最早起源於山西臨汾地區的洪洞縣。這片土地曾經歷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移民,所以現在南北各地都有撒子的制作。“撒子”古為寒食節的“寒具”,是著名時令美食。
2、青團
江南地區的人在清明節的時候有吃青團的飲食習俗。青團是用壹種叫做漿麥草的植物用工具搗爛之後擠壓出汁液,把汁液與糯米粉揉捏成團,這樣青團那個青色的皮就做好了,中間包上紅豆沙制成的餡料,然後放在蒸籠中蒸熟,出鍋之後在表面塗抹上壹層菜油,這樣青團就做好了。
3、子推蒸餅
子推蒸餅,俗稱蒸餅,是山西地方的傳統食品。相傳是人們為了紀念忠誠堅貞的介子推,就在他死的這壹天,不舉煙火,也不進熱食,所以這壹天便被稱為寒食節了。子推蒸餅以精粉、豬板油、大蔥、香油、花椒粉、堿為原料,經過和面、發酵、上堿、揉面、搟面、加料、揪劑、壓形、籠蒸等諸多工序制成。
4、大蔥和蛋餅
青島人在清明節的時候有吃大蔥和蛋餅的習俗,這樣意味著聰明伶俐,在以前青島的民眾還會捏面花,捏成白面小雞,稱為“蒸小燕”,所以在清明節的這壹天的早晨全家人都要壹起吃白面小雞和雞蛋。
5、雞蛋
在清明節有食用雞蛋的飲食習俗,起源於先秦時代的壹些地方,並且古人認為在清明節的時候吃雞蛋,也就是意味著接下來的壹整年都有壹個好身體。清明節這天的雞蛋不僅可以吃,還可以拿來玩,主要有兩種雞蛋的玩法,分為畫蛋和雕蛋,而畫的蛋還可以食用,雕的蛋則是拿來賞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