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喜歡吃油茶、喝油茶,這是仡佬族的傳統飲食習俗,也是仡佬族“三肴臺”飲食文化的組成部分。“瑤臺”是正安、道真、吳川壹帶的地域方言,意為“結束”。三瑤臺第壹茶席以油茶為主,以飲茶為主,配以水果和糕點。茶桌後轉入次席,酒為國酒或家釀玉米酒;宴會結束後,它被轉移到第三張餐桌。餐桌上最具代表性的菜肴是民族的梭子肉,因此三種餐桌被稱為“三肴臺”,這是壹種由民族傳承了幾千年的飲食文化。
這種傳統飲食習俗不僅具有獨特的民族特色,而且保留了本民族的原始文化,在中國眾多民族中獨樹壹幟。喝油茶的習俗在正安縣世代沿襲,主要流傳於新洲鎮、楊行鄉和碧峰鄉,歷史悠久,其制作技藝在中國各個村莊家家戶戶都掌握。
在市坪仡佬族自治縣,該民族的采茶歌舞“采茶歌”和“采茶燈”仍得到完整的傳承。該縣的銀針博物館收藏了原始的制茶工具,即木制茶葉揉撚機,該機器今天也在民間廣泛使用。制作和飲用油茶習俗的傳播區域不僅在正安縣人民中廣泛傳播,而且在鄰近的道真縣和務川縣管轄的壹些地區也有傳播。
關於油茶的起源,民間流傳著壹個故事。據說幾千年前,仡佬族的祖先為了生存而開墾土地,經常挨餓。當他們餓了的時候,他們摘下茶尖放在嘴裏咀嚼,這不僅無毒,而且味道先苦後甜,再香,可以暫時充饑。隨著時間的推移,仡佬族逐漸把這種野生茶變成了家鄉茶,生茶變成了熟茶,茶葉變成了油茶,並稱之為“仡佬族油茶”。既然家人喜歡喝油茶,就要把油茶做好。
油茶不僅味道鮮美,而且風味獨特,具有提神和健身的功效。因為它的綠茶經過高溫炒、揉、煮後,可以充分分解或結合綠茶和油的成分,使健康的維生素得到充分消化和利用。喝油茶的人喝後往往感到神清氣爽,精神煥發,因此也被稱為“活力湯”或“醒腦湯”。
油茶不僅具有提神醒腦、強身健體的作用,還具有預防便秘和消化不良的作用,既有解渴充饑的實用價值,又有逢年過節招待親友、日常迎客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