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不是從地域上進行劃分,廣東的腸粉也是要分成兩個大類的。其中壹種叫做布拉腸粉,另壹種叫做抽屜式腸粉。我們之前提到的廣州西關腸粉,就是壹種典型的布拉腸粉,是把米漿放在布上蒸出來的。這種腸粉的重點,是裏面餡料的味道,而不是腸粉的外皮和醬汁的味道。雖然裏面的餡料比較多變,但是腸粉的外皮壹般都是粘米粉混上生粉、澄粉和粟粉做出來的。
而抽屜式腸粉,名字的來源就是自己的蒸籠的形狀,是木質的抽屜狀。比起布拉腸粉來說,這種腸粉制作比較簡便,因此壹些街頭巷尾的小店,往往賣的是這種抽屜式腸粉。和布拉腸粉相反,這種抽屜式腸粉,腸粉外皮由純米漿制成,品味腸粉外皮和醬汁是重頭戲,餡料反而沒有那麽重要了。
如果是從口味上面進行區分的話,就可以分為鹹味和甜味兩種。這種區分是從餡料的味道進行判斷的。餡料如果選用各種糖漬的食物,吃起來自然就是香甜可口的,再加上炒得香噴噴的芝麻粒,就更加誘人了。而鹹腸粉的餡料裏面,就會有各種的肉類,配上壹些爽口的蔬菜和香濃的醬汁,在味道上真的讓人沈醉。
不管是哪壹種腸粉,都有著鮮嫩爽滑的外皮,再加上裏面包裹的美味可口的餡料,就讓大家更加喜歡這種食物了。也許是因為種類實在是太多了,因此關於腸粉的起源也是有著各種說法。其中有壹種,講的是從北方南遷過來的客家人,想吃家鄉的春卷,但氣候不適宜種植小麥,便用米粉代替,經過長久的改良,最終誕生了這種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