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傳道書十二章講什麽?

傳道書十二章講什麽?

主要內容:

懶惰的藉口,隨處都可以找到。有人就從這節經文:"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傳壹二:12),作為不必多讀書的根據,而去"手倦拋書”了。其實,不想作甚麽事,總不會缺乏理由,但最壞的方法,是從《聖經》中找依據;因為那不是尊敬神的話,而是褻瀆。

讀書多了,身倦心疲,是自然的事。肚子餓了,吃飯會療饑並產生快感;但不論甚麽都盡吃,吃得多了,反而會產生不快感,還因過飽而不舒服,也可能引起胃腸或更嚴重的疾病。用不著多叮囑,這種經驗會使人知道選擇該吃的,有益的,有節制的吃。

同樣的道理,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在現今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各樣的書,真是多到無盡無止;因此,以我們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只能選擇可讀的和需要的書來讀。

保羅在羅馬獄中,"被澆奠離世的時候到了”,即將為主殉道,冬寒苦冷,特地囑提摩太:"那件外衣,妳來的時候可以帶來,那些書也要帶來,更要緊的是那些皮卷”(提後四:13)。

擴展資料

歷史背景:

傳道書的作者自稱為"傳道者",因此得名。"傳道者"原意為"大會召集者",有學者譯為"會長",大概是他常召集壹群人聆聽教訓。傳統認為作者是所羅門(耶路撒冷的王),因為他是大衛的後裔,又享盡榮華,且滿有智慧。

但書中對人生的消極看法,與所羅門鼎盛時期的言論不大相配,於是傳統認為這是所羅門晚年,當他離開神壹段時間後所作的反省與悔悟。

所羅門為曠世難逢之奇才,早年以敬畏神之智慧遠近皆知,口碑載道。中年因飽暖思淫欲,離開真神,國道衰弱。

晚年痛定思痛,悔悟前非,以“傳道者”的身份,寫下《傳道書》,旨在勸誡下代青年趁早信靠神(12:1),故本書是所羅門肺腑之言,是他個人閱歷之見證、心腹之忠諫,以他過去失敗之經歷,苦口婆心,警告世人洞察日光之下虛空的生活是因人離開了日光之上的真神。

百度百科-傳道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