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十大名點:三丁包子、千層油糕、雙麻酥餅、翡翠燒賣、幹菜包、野鴨菜包、糯米燒賣、蟹黃蒸餃、車螯燒賣、雞絲卷。
十佳風味小吃:筍肉鍋貼、揚州餅、蟹殼黃、雞蛋火燒、鹹鍋餅、蘿蔔酥餅、雞絲卷、三鮮鍋餅、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餃。
十佳特色小吃:四喜湯團、生肉藕夾、豆腐卷、筍肉小燒賣、赤豆元宵、五仁糕、蔥油酥餅、暢旦扳稈殖飛幫時爆江黃橋燒餅、蝦籽餃面、筍肉餛飩。
當然,別忘了還有著名的揚州炒飯!
揚州老的美食街就是現在的四望亭路,不過現在已經不是了,變成手機壹條街了,現今的美食街要算淮海路、望月路和興城路了。
上世紀90年代末期,四望亭路拓寬改造後,這條街的定位還不清楚,沿街門面房即使每平米只有900多元,也少有人購買,這種情況壹直延續到後來“排檔街”興起。老百姓逐漸對這條街產生印象——吃飯的地方,很多精明的商人看中這壹點,趕緊到四望亭路搶灘開飯店。可以說,美食成就了四望亭路。後來由於通信業的崛起,如今的四望亭路被各個賣手機的商家所取代,包括環球、迪信通、國網、冠芝霖等國內連鎖手機賣場悉數遷入。電信、移動和聯通三大通訊巨頭均在此設點。而歐聯通訊電子市場和蘇寧摩爾曼妮店則幾乎是兩家大型通訊器材賣場。因此,現在把四望亭路比作“通訊壹條街”毫不過分。
興城東路和望月路兩條近三四年才發展起來的“美食街”也成為這壹定律的受益者。據當初參與望月路步行街開發的某房產企業負責人回憶,當時只是定位成社區商業街,沒想過做成美食街。現在總結起來,還是餐飲帶火了這條街,相對其他業態,餐飲對壹條“生街”的“加熱”作用可謂十分明顯。
以“興城東路美食街”為例,20家餐飲企業中,火鍋、幹鍋店就多達13家,另有5家也兼做火鍋或幹鍋,火鍋店的比例已高達90%。“鍋”,成為這條街上使用頻率最高的字。同樣的情況幾乎如出壹轍地出現在其他美食街上。“淮海路美食街”幾乎成為“淮海路火鍋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