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升面是我國廣東省的傳統美食。
竹升面是廣東省廣州市的壹種特色小吃,屬於粵菜,因避諱粵語因“竿”字發音不吉利而改稱“升”。竹升面是用傳統的方法搓面、和面,用竹升(大茅竹竿)壓打出來的面條、雲吞皮的壹類面食。
竹升面早在民國時期流行於廣州西關壹帶的傳統面,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來上壹碗竹升面,曾是廣州人大快朵頤的壹種口福。
自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面條工藝機械化後,竹升面制作工藝由手工制面轉變為機器和面、延壓、切面,並延續。在《舌尖上的中國》第壹部第二集面食專題中為南派面食掙得壹席之地的老牌傳統面。
菜品特點
竹升面的特點是堿水少,甚至不放堿水,它最大的難度在於不放堿水還壹樣的爽滑彈牙。這是用竹竿搓面的秘密所在。
竹升面的做法包括兩種,壹種是全蛋面,以鴨蛋和面,絕不加壹滴水,其面條爽滑韌性好,蛋味香濃;另壹種是半蛋面,用鴨蛋與壹定比例的水調配和面,面條爽滑可口,口感細膩。面條搭配的湯也很關鍵,選用豬骨、大地魚、蝦籽及祖傳的秘制材料熬制3小時以上才夠火候。
竹升面挑選的竹竿有講究的,要夠粗大,保證它有比較大的覆壓面,代替人的雙手。師傅搓完面團後,把面團放在案板上,然後騎坐在竹竿那頭,用腳壹蹬壹蹬,竹竿碾壓著面團,師傅要壹邊壓打壹邊移動,讓面團受力均勻,漸漸變成壹條攤開的毛巾。
壹兩個小時後,面團便可以揉拉成壹根根銀絲壹樣幼細的面條。在碾壓過程中,不加壹滴水。通常和面的時候,都不會加水,也不會加雞蛋,而是用鴨蛋,用鴨蛋打出來的面既爽口而且充滿了蛋香味道。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竹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