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燒烤 - 老字號能否傳承下去?

老字號能否傳承下去?

根據相關調研顯示,千余家中華老字號中只有10%生產經營有壹定規模、效益好、健康運營,將近70%的企業面臨發展困境,還有約20%的企業長期虧損、瀕臨破產。時下,人們對於老字號的態度是什麽?老字號如何擺脫“經得住百年風雨,經不起市場洗禮”的窘境?

# 老字號傳承的秘密#

根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品牌理念。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也是壹個企業的靈魂。老字號之所以能夠歷經歲月滄桑、延續百年基業,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性原因就是在企業理念中自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

同仁堂、張壹元、吳裕泰等名字都來源於《易經》。同仁堂取名自“同人卦”,意在以“天火同人”倡導醫者仁義之心;張壹元取名自“乾卦”,意在以“元亨利貞”倡導順應天道自然;吳裕泰取名自“泰卦”,意在以“小往大來”表示安泰與順利。天福號的“人心自明,善如家人”、同升和的“同心協力,和氣生財”、全聚德的“聚攏德行”、義利食品的“先義後利”,主張的都是“以德興商、誠信為本”。

由此可知,傳承老字號,首先要傳承理念與精神。在現代商業環境下,面對市場上出現的不誠信經營現象,老字號所堅守的文化理念與商業道德尤為珍貴。

體現於獨門技藝之中的工匠精神。與消費社會追求“短、平、快”的即時利益相對,老字號背後的技藝追求是精雕細琢、精益求精。

在傳統社會,手藝人壹輩子只做壹件事,從生疏到純熟,從青澀到老練,壹件事情、壹樣東西都努力做到最好。無論是同仁堂的古訓“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還是吳裕泰的古訓“制之惟恐不精,采之惟恐不盡”,都體現出老字號對於品質的堅守。無論是內聯升千層底布鞋每平方寸納81針的嚴格限定,還是榮寶齋裝裱壹幅普通中堂從托心開始至完成的整整17道工序,每壹個步驟背後都是對顧客的承諾。

在充斥著浮躁與喧囂,強調機器生產、效率至上的大工業時代,全社會對於工匠精神的推崇恰恰體現出“匠心品質”產品的稀缺。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追求品質、註重細節的工作原則,是專註並持續深耕的職業倫理,以及在此過程中形成的審美與精神氣質。人們對於老字號的青睞,既是對工匠精神的認可,也是對高品質產品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