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看過與此相關的壹本小說,書名好像叫《常德保衛戰》,書中描寫“虎賁”師為了保衛常德,與日軍進行了浴血奮戰,直到多年後我對書中所描寫的那慘烈的戰鬥場面仍然難以忘懷。於是我對這部片子充滿了期待。
但是說實話,看過之後,著實讓我大為失望。大家試想想以八千血肉之軀抵禦數倍於自身的日軍十六晝夜,這戰鬥何等之慘烈。整部片子沒有表現出那場保衛戰慘烈的戰鬥場面,也沒表現出余程萬及其同僚等指揮官指揮戰鬥的過程,更沒有表現出戰士們舍生忘死的血戰場面,卻將不少篇幅給了壹個所謂的編外戰士和他的姐姐,還有壹對即將完婚的夫妻。不知道是和平年代太久了還是什麽緣故,現在的戰爭片都要摻雜壹些愛情戲,本來要表現得主題-----戰爭卻表現得不倫不類。
這是從微觀上講的,而從宏觀上講,整部片子沒有完整的主線,沒有完整的敘述整個戰役前因後果,沒有表現指揮官指揮、部署戰鬥的過程。宏觀上的主線猶如壹個人的骨架,而微觀的人物及場面描寫則是壹個人的血肉,二者的'結合才能表現出壹個完整的人。這部片二者都有缺失,因而表現不出壹個完整的主題。另外 余程萬的扮演者呂良偉,空有壹身靚麗的皮囊,卻無法表現出內在的將軍。 套用黃真講的壹句話,真是失敗中的失敗。
壹部沒有思想內涵的電影是不會成為經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