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飲食文化:
1、湯圓
湯圓、別稱“湯團”“浮元子”,用糯米團包餡料而成,是南方人元宵節食用的傳統美食。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的明州(現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壹種用黑芝麻、豬板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的圓形熟食,煮熟即可食用,這也是最初的湯圓。湯圓因其圓圓滾滾的外形,人們逐漸賦予其團團圓圓的寓意。水煮湯圓是最簡單的做法,其實也是最健康的吃法。
2、元宵
在北方地區,元宵節流行吃元宵。元宵和湯圓長相差不多,不少人誤以為是壹樣的,但二者在制作工藝上差別較大。湯圓是用糯米面團片包餡捏揉而成,而元宵是將餡切成小塊,過水扔進糯米面中不斷地滾形成大圓球即可。北方人常吃的元宵是芝麻、花生餡,近年也有不少新的口味推出,如腐乳元宵,用腐乳加入蓮蓉餡料、花生碎等制作而成。
3、元宵茶
在陜西,元宵節還有吃元宵茶的風俗。元宵茶是壹種在湯面中加入各種菜和水果制作成的“元宵粥”,也叫“元宵茶”。
4、生菜
在廣東,元宵節除了湯圓,還流行吃生菜。由於生菜與“生財”諧音,有財源滾滾之意,所以,生菜是廣東人在元宵節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
5、煎堆
在廣東番禺、東莞地區流行元宵節吃“煎堆”,也叫“通心煎堆”、“碌堆”,是壹種油炸的球狀糯米團。“煎堆”在唐宋時期被稱為油錘。唐朝鄭望之的《膳夫錄》中有記載:“汴中節食,上元油錘。”另據《太平廣記》引《盧氏雜說》中壹則《尚食令》的記載,油錘的做法類似現代的炸元宵。